导演"上桌"现象 - 导演杨龙凭借《雁回时》的绝美构图、质感镜头和神级转场获得市场认可 成为剧集最大功臣 [1] - 2024年末《永夜星河》导演赵一龙通过高质量镜头语言扭转演员颜值争议 首次引发剧集导演"上桌"热潮 [4] - 《九重紫》导演曾庆杰凭借神级转场设计使腰部剧集获得超预期关注度 成为炙手可热新锐导演 [4] - 导演丁梓光首次涉猎古装剧《国色芳华》即获高分 导演李漠连续多部作品豆瓣评分超8分 [5] - 新锐导演共同特点是大众认知度低 但能在镜头语言、叙事节奏和画面构图带来创新审美表达 [5] 平台投资策略转变 - 腾讯视频率先"买股"新导演 曾庆杰通过23天拍摄周期、500万成本短剧《招惹》获得2000万分账票房后获得长剧机会 [7] - 平台投资导演成本效益优于演员 腾讯视频通过杨龙、秦榛等导演的小成本网剧培养获得超预期回报 [7] - 优酷押注钟青、许宏宇等导演 芒果TV绑定丁梓光和李漠 多平台共同推进导演资源布局 [7] - 流量时代剧集重视演员而非创作者 但电影市场因需真金白银购票未完全同化 肖战主演《射雕》预售破纪录但最终票房未达预期 [8] - 腾讯视频投资进入收获期 曾庆杰执导S+项目《逐玉》未播先火 秦榛新剧《慕胥辞》保持高市场关注度 [10] 行业创作逻辑变革 - 导演职能放大反映剧集创作从流量逻辑向内容逻辑转变 影响长视频项目投资策略 [3] - 流量时代依赖明星带动热度 但现观众更愿为好内容买单 推动市场进入"内容为王"阶段 [8] - 导演作为核心创作者决定叙事结构、视觉效果和剧情节奏 可保证质量稳定输出 成为可持续开发资源 [10] - 优秀导演本身成为项目金字招牌 能自带流量和市场关注度 吸引更优质演员与合作资源 [10] - 平台未来可能将"买股"范围扩展至编剧、造型等主创人员 推动行业内容创新化发展 [10]
剧集导演“上桌”记:视频平台的“买股”策略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