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PS”案阴霾渐散,光大证券能否“翻身”还面临合规和业务双重难题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光大证券虽MPS案阴霾渐散,但支柱业务承压、内控治理问题多、分支机构罚单不断,面临不小挑战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95.98亿元,同比下降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8亿元,同比下降28.39% [1] - 2016 - 2019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下跌,从30.13亿元降至5.68亿元,2020年回升至23.34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34.84亿元,同比上升49.28% [3] - 2022 - 2024年公司营收三连降,2022年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35.48%,归母净利润31.89亿元,同比下降8.47%;2023年营业收入100.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94%,归母净利润42.71亿元,同比增长33.93% [4] - 2024年除利息净收入和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外,投行业务净收入8.23亿、资管及基金管理业务净收入7.9亿均下降,降幅超20% [3] MPS案处置情况 - 2024年公司进入“常态化”状态,已根据MPS项目相关案件进展计提预计负债,2023年光大资本以26.4亿元与招商银行、华瑞银行达成和解,转回预计负债约21.5亿元,2024年MPS预计负债未重大变化 [1] - 2016年MPS收购项目“暴雷”,2020年上海金融法院判决光大资本向两家银行合计支付35.16亿元,向招商银行支付31.16亿元,向华瑞银行支付投资本金4亿元 [1] - 公司对MPS案处置近尾声,曾在多个财年就MPS相关诉讼事项计提预计负债及资产减值准备 [3] 人事调整 - 涉及“MPS”案及“收购新鸿基金融案”的高管被撤换,包括分管自营投资的副总裁王忠、业务总监李炳涛,另类投资子公司董事长于荟楠被降职 [3] 合规问题 - 2024年以来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子公司共收到8张罚单,暴露出管理问题 [4] - 2025年开年至今,公司从业人员因违规炒股等被监管开2张罚单 [5] - 前高管赵远军因不服处罚起诉证监会,北京金融法院定于2025年5月26日开庭审理 [5] 业内建议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内部治理与合规问题制约发展,需加强内控与问责机制,针对分支机构高频违规建立更严格内部监控与培训机制 [5] 其他情况 - 2024年公司共裁撤15家营业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