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AI短剧的爆发前夜?
快手快手(HK:01024) 36氪·2025-04-01 07:39

文章核心观点 - AI短剧让普通人有机会成为编剧、导演,虽发展迅速但存在内容和创作工具问题,未来爆发或来自大众创作者,且图片、视频AI技术仍有爆发空间 [1][25][28] 过去一年AI短剧的飞速发展和阶段性痛点 创作内容流程 - 纯AI流程的AI短剧实操过程为剧本生成 - 分镜脚本 - 图像生成 - 图生视频 - 剪辑优化,该流程与传统影视产业逻辑大体一致,但降低了成本且有宽松试错空间 [8][15] - 剧本生成和分镜脚本可借助ChatGPT、Deepseek、Claude等模型辅助生产,如Deepseek可生成含场景编号等内容的分镜脚本并以表格呈现 [8] - 文生图使用MidJourney、可灵、即梦、vidu等工具,即梦等平台支持批量导入分镜图片;图生视频通过可灵、即梦、Vidu等工具,用首尾帧和提示词形成视频;最后添加声音并剪辑优化成片 [11][13] 存在的问题 - 内容方面,叙事连贯性不足、视觉人物表情等有问题、题材创意局限,且内容创意存在剧本大纲和分镜脚本可用性有限、缺乏艺术突破等问题,目前AI短剧多为“PPT式”,及格和高分作品少 [6][7][18] - 创作工具方面,存在“确定性不足”和“集成度不够”问题,导致创作者工作量增加、不同工具无协同性,主流集成平台实际价值不高 [17] AI短剧未来爆发的主力,也许在“普罗大众” 生产者分类 - 专业影视机构和主流媒体,作品类型多为传统文化、科普纪录片等元素,如博纳、央视的相关作品 [19] - 个人创作者和基于个人创作者的小型AI工作室,个人创作者作品质量未必比机构和团队差,团队规模主要影响生产效率,生成质量优化边际效应低 [22][24] 未来推断 - 专业影视制作领域,AI会融入创作流程,标签弱化但应用场景增多 [24] - 当下定义的“AI短剧”爆发将来自大众创作者,创作门槛降低使“一人剧组”成常态,大众创意推动“奇点”出现 [25] 业内事件暗示AI和短剧热点叠加蕴藏能量剧增 OpenAI发布GPT - 4o - GPT - 4o直接处理多模态输入,能精准遵循指令,对叙事和角色设定一致性赋能可观,优势将体现在设计端,开启创作自由新高峰 [26][28] - 很多创作者将GPT - 4o加入可灵、即梦等平台创作流程 [29] 快手可灵AI情况 - 快手联合创始人兼CEO程一笑称可灵AI“图生视频”功能综合效果全球第一,截至2025年2月累计营业收入超1亿元,快手会升级其商业化变现模式,力争成营收规模全球第一的视频生成AI应用 [28] - 国产AI视频大模型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未来竞争焦点转向长视频叙事等能力,技术开源与合规性或成下一阶段分水岭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