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暴涨255.6%至8109.9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仅894.73万元,同比暴跌37.13%,显示主营业务增长停滞[1][3] - 净利润高增长主要依赖持有的中信证券股票公允价值飙升1794%贡献的8310.74万元非经常性收益,占净利润102.5%,以及873.75万元政府补助,两项合计占净利润113%,形成"主业亏损、补贴续命、炒股填坑"的畸形盈利结构[3] - 公司面临主营业务竞争力丧失、现金流恶化、战略摇摆等多重挑战,2025年将是关键"验真时刻"[7][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归母净利润8109.9万元,同比暴涨255.6%[1] - 扣非净利润仅894.73万元,同比暴跌37.13%,与归母净利润形成刺眼反差[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28万元,同比暴跌62.78%,主因是原材料采购激增导致资金外流[7] - 账上12.7亿元货币资金中受限资金仅3000元,资金使用效率遭质疑[7] 主营业务分析 日化业务 - 日化业务营收9.29亿元,占营收88%,仅微增3.4%,毛利率13.84%处于行业底层[5] - 子公司江苏实业营收7.6亿元,占日化板块82%,但净利率仅1.57%,主要依赖低价代工酒店用品[5] - 母公司家用牙膏营收1.8亿元,增速从2023年5%骤降至0.56%,年产能1.386亿支仅利用34.5%,近70%产能闲置[5] - 线上渠道增长51%但占比仅6.6%,线下渠道增长3.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 医药业务 - 医药板块营收1.04亿元,同比下降3.33%,净利润微增至565万元[6] - 核心产品苍鹳鼻炎片线上销售额仅2000万元,未能突破区域市场局限[6] - "日化+医药"双轮驱动战略彻底落空,既无爆款产品也未形成研发壁垒[6] 战略与风险 - 公司拟出资1.5亿元参与设立关联方主导的产业基金,被指可能滋生利益输送风险[7] - 包装"绿色工厂""竹牙刷"等环保概念但未披露具体营收贡献[7] - 现金流紧张时仍坚持1650万元分红(占净利润20%),被质疑为"讨好国资股东的面子工程"[7] - 2025年若中信证券股价回落30%,公司净利润将直接腰斩[8] - 产业基金投资失利可能导致1.5亿元本金面临减值风险[8] - 家用牙膏营收若无法突破2亿元瓶颈,主业将陷入"不亏不赚"的僵尸状态[8]
两面针业绩 “高光” 背后:一场依赖资本游戏的生存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