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拟收购标的曾折戟IPO,所处赛道已大幅萎缩 成都先导回应为何要“抛”橄榄枝
688222成都先导(688222) 每日经济新闻·2025-04-02 19:18

文章核心观点 3月31日晚间成都先导发布公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现金受让股权取得海纳医药约65%股权成控股股东 公司回应收购出于拓展业务、客户资源、现金流及完善技术储备等原因 而海纳医药等仿制药外包企业因行业变化发展遇困 [1][2][3][4][6] 成都先导收购情况 - 3月31日晚间成都先导发布公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现金受让股权取得海纳医药约65%股权,交易完成后成控股股东 [1] - 收购尚在筹划阶段,双方未就最终股权比例、交易价格等达成一致,公司预计6个月内披露交易预案或正式方案 [2] 海纳医药情况 - 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从事改良型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全流程研发公司,采用“CXO+MAH”业务模式,以仿制药研发服务为主,兼顾改良型创新药研发 [2] - 2023年6月曾谋求创业板上市拟募资8.5亿元,收到两轮审核问询,2024年6月主动撤回IPO申请 [2] - 2021 - 2023年上半年,当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68亿元、2.71亿元和2.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6.82万元、6801.77万元和7318.21万元 [6] 成都先导收购原因 - 拓展业务范畴,构建CRDMO服务体系,其自研管线HG146与海纳医药下游环节经验互补,加速自研管线开发及商业化落地 [3] - 拓展客户资源,成都先导超80%收入源自海外,海纳医药服务国内药企,并购助力拓展国内市场,也助海纳医药开拓海外市场 [3] - 带来稳定正向现金流,海纳医药在药学服务及CDMO领域客户基础好,收入及盈利稳定 [4] - 完善技术储备,海纳医药积累大量真实数据,与成都先导技术能力结合,构建AI药物发现领域技术储备 [4] 行业情况 - 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药品生产企业投资新品种意愿下降,生物医药行业融资行情降温,仿制药CRO普遍日子不好过 [1] - 受行业需求变化等影响,仿制药外包企业面临市场格局分散、需求下降、低价竞争加剧等问题,仿制药药学服务和BE价格下降 [6] - 海纳医药“自持品种销售”业务受行业变化影响,医药企业购买仿制药批文需求锐减、价格走低 [7][8] - 近年来多家CRO终止IPO之旅,已上市同类企业经营数据不佳,仿制药CRO急切寻求转型 [8] 成都先导对海纳医药业务问题看法 - 海纳医药业务模式可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弥补订单减少影响 [8] - 若收购完成,海纳医药可借助成都先导全球网络拓展国际市场 [8] - 成都先导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可作为拓展下游研发服务市场基础,并购后双方可分工合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