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产业,预计2028年前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2025年可能提前实现[2] -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2] 地方政府布局与政策支持 - 2025年至少有30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 - 成都实施"蓉城星海"计划,发射全球首颗在轨AI超分商业卫星"蓉漂号",建设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3] - 山东泰山区布局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推进国星宇航"城市星链"等项目[3] 应用场景与案例 - 低空经济已形成几十种类别的飞行器,覆盖多样化应用场景[3] - 成都部分区域部署33个无人机机库,每个覆盖方圆三公里,用于城市巡查和应急事件处理[4] - 无人机应用于城市治理包括违章建筑巡查、工地监管、占道经营巡查等,结合AI技术实现智能分析[3] 产业链发展重点 - 硬件设备(无人机/无人飞行器)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4] - 通信、核心算法、软件成为产业突破重点[4] - 卫星互联网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补充,解决4G/5G信号覆盖不足问题[5] 技术挑战与标准化 - 卫星信号接收装置体积较大影响飞行器续航[5] - 国内外低轨卫星信号接收规制不统一("七国八制"),增加设备成本和体积[6] - 需成立行业组织统一信号制式以降低制造成本[6] 安全风险与挑战 - 低空飞行器安全只有"0%"和"100%",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7] - 安全风险主要来自硬件可靠性、软件数据安全、通信安全三方面[7] - 通信安全面临信号干扰、传输延迟、连接中断、数据失真等挑战[8] - 无人机通信缺乏身份认证机制,易被黑客控制[8] 安全解决方案 - 加密技术(对称/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是保障通信安全的关键手段[9] - 需确保卫星互联网跨网络、多端侧的通信安全[9] - 地面服务器物理安全是重要挑战[9] 行业发展关键 - 通信和安全技术突破是低空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10] - 市场规模快速逼近万亿级别,但关键技术仍需完善[10]
独家对话盛邦安全董事长:低空经济安全只有“0%”和“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