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擎朗智能CEO:我们希望机器人不仅仅是跳个舞,而是能干活

公司产品发布 - 擎朗智能正式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XMAN-R1 基于十余年商用服务机器人经验 累计部署超10万台配送、清洁等专用型机器人 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600多个城市[1] - XMAN-R1以"岗位化"为设计理念 可完成"点单-配餐-送餐-收餐"长任务闭环 未来将拓展更多服务场景[1] - 产品采用轮式和人形结合构造 90%以上服务场景无需双足 轮式设计提升可靠性和产业化速度 已在餐厅场景实现取酒、倒酒、托盘放置等标准化动作[4] 行业技术现状 - 人形机器人技术分为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 目前行业在本体和小脑(运动控制)领域技术成熟且成本可控 主要采用强化学习和开源工具 技术壁垒较低[3] - 行业最大难点在于大脑(决策系统)和物理世界数据获取 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数据闭环挑战[3] - 服务机器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0时代单一任务执行 2.0时代增强环境适应与多场景适配 3.0时代向具身智能进化 提升自主感知与复杂任务能力[5] 公司竞争优势 - 拥有三家自建工厂 机电组件(线圈、绕组、驱动等)全部自研 日均产生数亿条环境数据、数千万次人机交互记录[5] - 海外市场经验丰富 日韩欧美为主要出海目的地 产品性能达国际150%水平 价格仅为80%[6] - 商业化实践积累深厚 明确客户场景需求与成本承受力 服务机器人成本为当地劳动力一半 优先选择高人力成本地区落地[5] 产业化路径 - 提出"机器人岗位化"策略 聚焦倒酒、炸薯条等可快速产业化场景 通过标准化流程描述与评估加速商业闭环[4] - 计划2024-2025年实现小批量出货 目前正与客户进行场景测试[7] - 预计具身智能需5-10年发展周期 参考历史经验:2013年起步 2016年首款商业样机 2018-2019年量产 2022年后市场显著放量[8] 行业前景判断 - 当前处于具身智能爆发前夜 投资人关注度提升但需警惕短期预期过高[8] - 服务机器人行业淘汰率高 2016年数十家创业公司中仅不足五家实现全球规模应用 从Demo到大规模落地存在长周期挑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