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进入2025年盈利的中厂开始布局AI业务,但面临资本市场不看好、主业竞争加剧等问题,能否成为新时代赢家存疑 [2][30] 谈AI,得先上岸 - 大模型竞争早期中厂集体「隐身」,快手、B站2024年中旬才公布自研大模型矩阵和AI布局战略,2024年AI应用落地入口争夺中不见中厂身影 [3][4] - 中厂选择「隐身」是因大模型烧钱,需先上岸才能谈AI [5] - 移动互联网时期中厂成长艰难,上市后竞争野心被磨平,盈利成集体KPI [6] - 快手2022年提「降本增效」,2023年Q1盈利;B站2022年提出盈利目标,2024年实现单季度盈利后才多谈AI布局 [7] - 中厂上岸自救方式为开源节流,开源是聚焦主业,节流是算成本账,如快手、知乎、B站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 [8][10] - 中厂经营性现金流增长率大幅提升,2024年B站达60亿、同比飙升近2156%,快手为297亿,美图为7亿,知乎同比增长率达33% [17] 中厂的「AI生存学」 - 2024年下半年后中厂频繁谈及AI战略,可灵2025年第一季度投流规模达4300万元,程一笑希望其成营收规模全球第一的视频生成AI应用 [17] - 中厂AI投入和落地目标明确,包括主业优先、商业模式优先和「小而美」优先 [18] - 主业优先指AI围绕「现金牛业务」改造,如B站广告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5%升至2024年的30%,快手广告和电商业务用AI提高效率 [20][22] - 商业模式优先指中厂奔着能赚钱的商业模式,知乎用AI优化内容生态拉动付费会员业务,美图采取「大C小B」策略 [27] - 「小而美」优先指避开大厂,在垂直领域集中火力,如快手可灵半年多迭代20多次 [27] 中厂也有「AI宿命论」 - 资本市场对中厂AI叙事兴趣寥寥,大部分中厂面临「估值倒挂」,根本原因是未给出AI时代颠覆性叙事,市场难见AI赋能主业的天花板 [30][31] - 加码AI使中厂走出舒适区,主业面临新竞争,广告和电商领域比拼综合实力 [32] - 中厂想重新定义自己代价大,「互联网中厂能不能成为大厂」可能是伪命题 [32][33]
中厂的AI宿命,快手们不信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