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布鲁可首份年报藏隐忧:陷IP依赖症和低价瓶颈双重困局 为何难成第二个泡泡玛特?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军,兴趣消费应运而生,泡泡玛特和布鲁可作为相关企业,虽前期表现良好,但资本市场对二者态度分化,布鲁可因业绩增速放缓、IP版权问题、国际化根基不稳等难以复制泡泡玛特成功,二者底层逻辑差异导致在存量博弈中布鲁可仅凭现有策略难守“护城河” [1][2][11] 行业趋势 - 90后、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成主力军,兴趣消费应运而生,潮玩、积木等高情感附加值产品近五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10% [1] - 超半数年轻消费者每月兴趣消费频次3 - 5次,兴趣消费平均占月支出27.6% [1] 公司表现 股价表现 - 泡泡玛特市值重回“千亿俱乐部”,近一年股价飙升逾400%,较最低点反弹10倍有余 [1] - 布鲁可自2025年1月上市后股价震荡走高,4月2日盘中突破150港元/股,最高点与发行价相比翻2.61倍 [1] - 年报发布后,泡泡玛特股价小幅下跌后回升,区间累计增幅约6.3%;布鲁可股价连续五个交易日收跌,累计跌幅达22.4%,市值蒸发上百亿港元 [2] 业绩表现 - 2024年泡泡玛特总营收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纯利34.03亿元,同比提升185.9% [2] - 2024年布鲁可营收约22.41亿元,同比增长155.6%;年度亏损3.98亿元,经调整年度利润5.85亿元,较2023年激增702.1% [2] 布鲁可问题分析 IP运营 - 2024年下半年收入环比仅增长14.2%,核心IP奥特曼拼搭角色类玩具表现疲软,下半年IP收入环比降17.6% [3] - 奥特曼IP不具排他性,市场热度有周期性波动,消费者偏好可能转移 [5] - 奥特曼、假面骑士和变形金刚3个畅销授权IP版权将在近三年内到期,过度依赖单一IP使续约议价不利,授权费占销售成本比例逐年上涨 [5] 品牌定位 - 2021 - 2023年玩具产品平均售价从89元滑落至23元,降幅74.2%,2024年拼搭角色类玩具平均价格同比降22.4% [7] - 低价策略助其打开下沉市场,但限制提价改善盈利能力可能性,2024年毛利率受九块九盲盒拖累较上半年微降0.7% [7] 国际化扩张 - 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激增518.2%,但规模仅约6422.10万元,超六成由东南亚国家贡献 [10] - 自建工厂至少2026年底投产,美国关税政策或推高成本、削弱竞争力,海外业务集中单一区域易受通胀或汇率冲击 [10] 泡泡玛特优势 IP运营 - 与独立设计师合作孵化IP节省授权费用,IP商业化运营自主,2024年艺术家IP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30.6%,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85.3% [6] 品牌定位 - 分层定价模式覆盖更多消费层级,2024年部分衍生品收入大幅增长,带动毛利率提高至66.8% [8] 国际化扩张 - 2024年海外门店共130家,新进入多个国家,越南工厂投产,海外市场总收入约50.67亿元,占比近40%,海外业务毛利率达71.3% [10] 底层逻辑差异 - 布鲁可是“授权依赖 + 薄利多销 + 单品竞争”的重资产路径,泡泡玛特是“版权自主 + 情感共鸣 + 生态扩张”的轻资产模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