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 - 2024年智能手环TOP5品牌中仅小米实现销量增长32.2%,华为、荣耀、KEEP、DiDo分别同比下滑9.7%、10.3%、8.6%、35.2% [1][2] - 小米以50.9%市场份额占据行业首位,华为、荣耀、KEEP、DiDo市场份额分别为33.8%、3.4%、2.7%、1.4% [2] - 智能手环市场自2020年第三季度达到高点后持续下滑,2021年起出货量被智能手表超越 [5] 产品局限性 - 智能手环受限于体积与成本,无法搭载心率监测、血氧检测、血压检测所需的PPG/ECG传感器及GNSS芯片 [7] - 白牌厂商涌入导致市场价格混乱,产品均价从百元级降至几十元,而主流厂商起售价维持在199元左右 [7] - 产品缺乏装饰属性,功能集中于基础运动数据记录和睡眠监测,无法满足健康监测等复杂需求 [4][7] 替代品竞争 - 轻智能手表具备更丰富传感器、更大屏幕和更长续航,价格定位数百元,形成对智能手环的降维打击 [10][12] - 轻智能手表兼具科技与时尚属性,填补智能手环装饰性缺失的短板,同时价格远低于全智能手表(数千元) [10][12] - 消费者倾向多花数百元选择轻智能手表,因其在功能、外观和体验上全面优于智能手环 [12] 市场转移 - 智能手环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场存在需求,因价格门槛低且能满足基础健康监测功能 [14] - 海外市场智能手表价格高昂,智能手环成为消费者体验运动追踪、心率监测等功能的经济选择 [14] - 国内市场的衰退促使行业向海外转移,类似历史上智能手机的出海路径 [14] 历史发展 - 2014年初代小米手环以79元价格实现年销量超千万只,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普及 [4] - 早期智能手环通过记录运动数据、防止漏接电话、移动支付等功能提供科技体验 [4] - 行业最初由Fitbit奠定运动数据记录基调,后经Google Glass等产品推动概念发展 [2][4]
只有小米还在保持增长,智能手环已然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