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卫龙营收和净利润双增,蔬菜制品业务成核心驱动力,公司从“辣条依赖”向“多品类矩阵”跨越,但面临辣条增长瓶颈、治理结构隐患与成本压力等问题,其转型案例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有借鉴意义 [1][6][7] 经营业绩 - 2024年总营收62.66亿元,同比增长28.6%;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21.3% [1] - 蔬菜制品收入33.71亿元,同比增长59.1%,占总营收53.8%,首次超越辣条成第一大收入来源 [1] - 调味面制品收入26.67亿元,同比增长4.6%,占总营收比重降至42.6% [4] 产品业务 - 魔芋爽自2014年推出,以“低热量”为卖点,2024年贡献约30亿元收入,占蔬菜制品板块近九成份额 [2] - 2024年推出“小魔女”魔芋素毛肚等20余款新品,采用“辣味+X”创新逻辑 [3] 渠道策略 - 渠道“双轮驱动”,线下合作经销商增至1879家,收入55.62亿元,同比增长27.5%;线上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38.1%,占营收比重提升至11.3% [2] - 全渠道布局抵御传统零售渠道风险,分析师预测2027年电商与量贩渠道占比将分别达19.4%和14.9% [3] 品牌建设 - 通过“卫龙不只是一种辣”主张重塑品牌形象,以娱乐化、场景化内容营销强化与Z世代共鸣 [3] - 推动客单价从2019年的14.3元/千克升至2024年的20.5元/千克 [3] 面临挑战 - 辣条销量从2021年的19.36万吨锐减至2023年的12.44万吨,两年内下滑35.7%,提价难掩需求萎缩 [4] - 存在健康消费趋势与传统辣条形象、渠道下沉与价格敏感度两大矛盾 [4] - 管理层“家族化”引发治理结构单一化担忧,职业经理人权责匹配存在难题 [5] - 魔芋赛道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2024年魔芋精粉价格大涨致蔬菜制品毛利率下降 [6] 未来展望 - 需在“去辣条化”与“品类平衡”间找新路径,如定位辣条为“怀旧零食”或开发低卡辣条 [4] - 在家族控制与专业化管理间寻求平衡,可引入独立董事、建立股权激励计划 [6] - 建立稳定供应链,巩固魔芋制品先发优势 [6] 资本市场表现 - 2024年股价累计涨幅超128%,市值达386亿港元,刘氏兄弟持股市值增至296亿元 [6] - 2025年3月纳入港股通后,流动性改善推动估值向国际休闲食品巨头靠拢,机构上调目标价 [6] 行业启示 - 品类红利捕捉能力、全渠道协同效率、品牌年轻化方法论是卫龙成功的三重启示 [6] -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在存量竞争时代需采用“产品创新+渠道精耕+资本赋能”三位一体战略 [7]
卫龙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从“辣条大王”到“魔芋巨头”的战略转型与增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