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久立特材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002318久立特材(002318) 全景网·2025-04-15 13:4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14日久立特材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举行,公司嘉宾对投资者提出的23个问题进行了答复,涉及内部审计、盈利表现、行业发展、产品战略、分红方案、研发投入等多方面内容,展示了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未来规划 [1] 公司内部管理 - 2024年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由审计委员会监督实施,审计部5名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内控有效性并督促整改 [2] - 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分级自我评估体系,组织各部门开展内控自评,加强全员风险培训 [2] - 强化内控监督机制,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审查资金管理,确认内控无重大缺陷 [2] 公司盈利情况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038万元,同比增幅0.12%;扣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572万元,同比增幅42.02%;基本每股收益1.55元/股 [3] 公司未来盈利驱动因素 - 中高端产品领域技术突破,如耐高温、耐腐蚀、高性能合金材料研发 [3] - 产品结构优化,向板材、丝材、棒材等深加工领域延伸提升附加值 [3] - 合金材料、复合管和管件等产品的市场拓展与协同效应 [3] 行业发展情况 - 2024年工业用不锈钢管行业在全球经济复苏及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推动下呈现结构性变革与价值跃迁 [4] - 新能源、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对高性能不锈钢管需求攀升,企业聚焦高端市场,国家政策提供支撑 [4] -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但面临原材料波动及环保挑战,绿色环保与智能化成为发展关键驱动力 [4]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 石油化工、海洋工程、核电等领域对高端不锈钢管市场需求增长,行业前景广阔但面临挑战 [5] - 企业需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5] 公司产品战略 - 采取“普通与高端双轮驱动”战略,普通产品作为“压舱石”保持市场稳定,高端产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5] - 2024年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达22%(24亿元),同比增长25%,未来普通产品深化成本领先优势,高端产品提升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5] 公司分红方案及回购股票处理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70元(含税),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7] - 已回购股票存放于回购专户,不参与利润分配,后续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或转换可转债 [7] 公司研发投入及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3.62亿元,同比增长6.60%,研发人员增至559人,新增50余名科研人才 [7][11] - 资金用于构建“基础研究 - 应用开发 - 中试基地”多维创新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分配至具体项目 [7] - 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项、专有技术60项,完成特种不锈钢及镍基合金焊材开发、大口径厚壁双金属复合管道预制件研制等 [11] 公司工艺优势 - 大口径厚壁双金属复合管道预制件成形工艺高效、稳定、低成本,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8] - 提升公司研发制造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海上钻井储油平台复合管预制化与国产化 [8] 公司发展战略 - 未来发展战略注重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纵向强化上游高性能材料研发及供应链支撑,横向通过海外并购整合资源 [8] - 加速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重点布局高端材料及智能产线,聚焦核电、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 [12] 公司客户销售占比 - 2024年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30.20% [9] 公司应对行业趋势措施 - 认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未来优化产品结构,突破材料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强化上游材料研发 [9] 公司高端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 国内市场通过技术升级、优化供应链管理及加强客户服务提升竞争力 [10] - 国际市场设立海外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组建本土化销售团队,参与国际展会并合作认证机构,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 [10] 公司收购整合措施 - 完成对EBK公司收购后,通过组织架构优化、市场端双向打通渠道、增强品牌形象及客户认可度实现协同效应 [10] - 实施“主动探索、精准布局”战略,推动国际化进程,增加市场影响力 [10] 公司海外收入情况及策略 - 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上升58.64%,受益于EBK公司管线钢管项目及境外项目销售 [10] - 积极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设立海外区域总部、拓展新兴市场分支机构、组建本土化销售团队,优化高端产品出口及人才建设 [10] 公司创新体系运作 - 通过“基础研究 - 应用开发 - 中试基地”多维度创新体系构建研发到产业化的闭环机制 [11] - 聚焦前沿技术转化为产品原型,在中试基地测试优化,通过定期沟通、资源调配和项目协作实现衔接,缩短产业化周期 [11] 公司拓展市场份额计划 - 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突破耐高温、耐腐蚀等新材料研发,深化核电、油气领域布局 [11] - 加速高端产品系列化、配套化发展,提升附加值,强化供应链支撑,依托产能和认证优势争取订单 [11] 公司平衡规模与盈利措施 - 通过“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动态调整产品价格,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供应链管理及规模效应 [11] - 未来深化生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拓展深加工领域,优化成本结构 [11] 公司应对复杂环境策略 - 面对股市震荡和国际关税贸易战,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12] - 以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为核心,优化产品结构,深化与优质客户合作,提升市场份额 [12] - 通过稳健经营业绩和持续价值创造为股东创造回报,适时回购和分红增强市场信心,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