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行业趋势 - 高阶智驾渗透率预计2025年达15%,未来2-3年突破70%,加速20-40万价格带市场出清[1][4] - Robotaxi成本2025年有望与网约车持平,自运营和金三角模式并行,滴滴等兼具两种模式的企业更具竞争力[1][5][29] - 智能驾驶芯片、激光雷达和传感器清洗赛道成为高价值增量,地平线、禾赛科技等企业表现突出[1][5][27] 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 - 特斯拉引领下2025年实现量产突破,2027年一般商业场景具备经济性,"中国供应链+高成本场景"需求率先兑现[1][6][32] - 灵巧手(成本占比20%)、丝杠(17%)、传感器(13%)等高壁垒赛道为核心,国产丝杠研发和设备逐步推进[1][6][33] - PEEK材料轻量化需求增长,国产市占率超10%且持续上升,线性执行器应用前景广阔[1][6]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列入2024立法计划,推动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8][9][10] - 大算力芯片迭代加速:英伟达Thor(2000TOPS)、地平线J6P(560TOPS)等2025年量产,支撑端到端架构升级[12][13][30] - 端到端架构优化计算效率,城市NOA从"能用"迈向"好用",数据+算力成竞争核心[16][24] 供应链与竞争格局 - 整车厂全栈自研模式(华为、小米、理想)在数据、算力、资金(年投入超30亿元)上优于Tier 0.5模式[19][20][24] - 激光雷达国产化率提升,禾赛科技等企业份额增长;地平线芯片出货超700万片,覆盖40+车企[27][30] - Robotaxi部署中,特斯拉(自运营)与百度(金三角)模式分化,滴滴因兼具双重模式更具优势[26][29] 人形机器人政策支持 - 工信部2023年揭榜挂帅任务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目标2025年实现高动态行走(速度≥9km/h)、力传感器精度0.5%FS等指标[35][37] - 旋转/直线型电驱动关节、灵巧手(负载≥3kg)、高算力控制器(≥200TOPS)为重点突破方向[37]
人形机器人专题: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培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