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鹏饮料赴港IPO,被大股东多次减持,广告及推广费猛增

文章核心观点 东鹏饮料拟A+H上市,虽已成为国内第一、全球领先的功能饮料企业且业绩增长,但存在依赖大单品、销售依赖经销商渠道等经营隐忧,同时大股东多次减持套现引发市场担忧 [1] 公司概况 -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前身东鹏实业1994年注册成立,2003年改制为东鹏有限,2018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3] - 2021年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能量饮料第一股”,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1][4] - 在中国能量饮料领域首创PET包装,采用500ml大包装打开市场 [4] - 战略性经营九个生产基地,包括增城、东莞等基地 [6] - 截至2025年3月26日,林木勤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发行股本的50.16%,为控股股东,鲲鹏投资等也持有公司股份 [6] - 业绩记录期内及直至招股书日期,累计宣布派息41亿元,累计派息率约60% [7] 股东减持情况 - 2025年2月,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即不超过总股本的1.38% [8] - 股东君正投资在2023年及2024年多次减持套现 [8] 产品与营销 - 产品矩阵涵盖能量、运动、茶等多个品类,但依赖核心产品“东鹏特饮”,2024年能量饮料贡献84%的营收 [10][11][12] - 2023年1月推出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但营收占比不高,其他饮料产品营收占比更低 [12] - 营销上针对驾驶人群推出语音导航广告,与央视总台合作,赞助电竞赛事等活动,2022 - 2024年广告及推广费用从约6.37亿元增至13.32亿元左右 [11] 销售渠道 - 较为依赖经销商,2022 - 2024年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9.2%、88%、85.9% [14] - 不断拓展餐饮、社交电商及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但收入占比仍相对较低 [14] - 电商及社交媒体平台普及带来线上与线下渠道潜在竞争和蚕食等挑战 [16] 行业情况 - 中国软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 - 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7%,预计2024 - 2029年以6.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1.69万亿元 [18] - 2024年中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万亿元,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人均年消费量约197.8升,低于美、德、日等市场 [21] - 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1665亿元,预计以11%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9年增长至2810亿元 [21] - 能量饮料是中国功能饮料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2024年占整体功能饮料销售市场零售额的66.9%;运动饮料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2024年占32.8% [21] 公司业绩与竞争 - 2022 -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约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净利润分别约14.41亿元、20.4亿元、33.26亿元 [23] - 面临红牛、乐虎、战马等品牌竞争,国内功能饮料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57.8%增至2024年的61.6% [23] - 按销量算,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为26.3%,全球排名第四,市场份额5.3%;按零售额算,2024年在中国功能饮料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3% [23] 公司发展规划 - 产品已进入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短期内以东南亚市场为发展重点,中长期发力美国等其他地区市场 [27] - 赴港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加强品牌建设、拓展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等用途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