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产业链从业者们,如何解“朱啸虎难题”?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 36氪·2025-04-17 11:08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引发市场对具身智能商业化路径的讨论 定性为"高共识又没有商业化路径" [1][2]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需放到5-10年甚至更长周期观察 硬科技成长需要包容性 类比京东亏损10年上市 亚马逊坚持20年盈利 [4] - 国内科技顶会中关村论坛刊文呼吁资本成为科技"合伙人" 强调长期投入价值 [2][4]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路径 -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超预期 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各团队进展显著加速 [8][9] - 商用落地存在木桶效应 需补齐所有技术短板 建议优先聚焦细分领域应用 如专用机器人执行特定任务(如打螺丝) 再逐步泛化为通用型 [11][13] - 具身智能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属于未来产业 短期内要求规模化量产存在矛盾 但可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未来十年或成巨大产业 [13] 产业链参与者观点 - 神源生智戴振东:长期乐观但认同投资退出逻辑 技术进步已超预期 需通过细分行业落地实现突破 [7][8][11] - 埃斯顿酷卓李远平:产业前期存在泡沫属合理现象 中国可复刻新能源汽车成功经验 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 [13][15] - 灵心巧手周永:降低成本是关键(如降至十分之一) 需增强灵巧手功能 创业者需谨慎规划资金使用 [16][18] 行业生态与全球视角 - 美国科技公司90%通过并购退出 仅3%实现IPO 科技巨头(如阿里 腾讯)持续加码投资 二级市场态度决定一级市场估值 [19][20] - 硅谷投资人Peter Thiel批评物理世界创新不足 微软CEO纳德拉指出AI对GDP影响未达预期 OpenAI CEO认为AI当前仅是工具非革命 [21][23] - 全球研发投入需向物理世界倾斜 超越"比特世界" 人形机器人代表新质生产力 是国家战略投入方向 [20][24] 应用落地案例与协同生态 - 八环科技资小林: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人形机器人可通过场景应用逐步解决问题 最终形态必然是人形但需时间积累 [26][28] - 他山科技付宜晖:触觉感知领域已实现酒店场景落地(与云迹科技合作) 需产业链协同推进 生态建设需多方合作 [30][31] - 华威科王浩:年轻从业者热情高涨 行业吸引力印证长期发展潜力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