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二战大西洋,2万华人为物资供应献力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商船队在维持本土及盟友的物资供应、突破轴心国海上封锁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了"大 英的生命线",被誉为"第四军种的英雄"。在这支特殊的海上力量中,约有2万名华人为战争的最终胜利贡献出血汗甚至生命。2006年,英国利物浦默西河畔 的码头专为中国船员竖立纪念碑,碑上用中、英双语镌刻:献给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服务于这个国家的中国商船海员……我们不会忘记那些献出生命的人 们,请接受我们的感谢…… " 大不列颠的生命线 " 相比大多数华人船员的"寂寂无名",祖籍中国海南的潘濂被世界所铭记。凭借惊人的求生意念与高超的生存技能,他在船只遭袭被毁后独自在太平洋上漂流 了133天,最终获救。1942年11月23日,英国商船"本洛蒙德"号在巴西北部约400公里处的海域遭遇德国U-172潜艇拦截,被两颗鱼雷击中后沉没,当时年仅 24岁的潘濂是这艘船上的一名普通乘务员。落水数小时后,潘濂在海面上搜集到一个小竹筏和少数食物给养,包括巧克力、硬饼干,还有一大罐饮用水。凭 借这些物资,潘濂开启了长达4个月的漂流生活。 为获取更多食物,潘濂开始想办法钓鱼,将钓上来的鱼晒成鱼干,以作"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