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史海回眸】二战大西洋,2万华人为物资供应献力

英国商船队在二战中的作用 - 英国商船队在二战期间构成"大不列颠的生命线",为英国运输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其中石油供应覆盖全国,粮食供应占国民消耗的50% [1] - 商船舰队由约2000艘船组成,不仅承担物资运输,还负责运送武器弹药并随舰队前往海战前线 [1] - 商船船员处境危险,常成为敌舰攻击目标,被媒体描述为"服役于战争最前沿的英雄" [3] 华人船员在商船队的贡献 - 二战期间英国商船队雇佣约2万名华人船员,主要来自香港和广东沿海地区,因其航海经验丰富且工作勤奋 [4] - 华人船员多被分配至甲板下层的机舱或厨房工作,环境恶劣且遇袭时存活率最低 [4] - 华人船员薪资微薄,战争牺牲赔偿远低于英国本土船员,超过2000名中国船员在二战中丧生,平均年龄35岁 [4] 利物浦与中国船员的渊源 - 利物浦自1866年英国阿尔弗雷德·霍尔特公司开通中英航运后形成欧洲最古老华人社区 [4] - 二战期间利物浦码头竖立纪念碑纪念中国船员贡献,碑文用中英双语铭刻 [1] - 战后英国政府秘密驱逐数千名中国船员,导致利物浦华人社区"突然消失",2022年内政部承认此举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7][8] 潘濂的生存事迹 - 华人船员潘濂在商船被德军潜艇击沉后,凭借竹筏和有限补给在太平洋漂流133天获救 [5] - 潘濂获救后获英王乔治六世颁发大英帝国奖章,其经历被纳入皇家海军生存手册修订 [7] - 美国虽处排华时期仍授予潘濂公民资格,其事迹在西方广为人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