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业观察丨专访佳沃蓝莓业务群总裁姜惠铁: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应加大育种研发投入
基质栽培技术是蓝莓产业飞跃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北京报道 《21世纪》:中国蓝莓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种植。请问,中国蓝莓规模化种植始于何时?当时有何催化因素? "中国蓝莓产业在种植规模和产量方面已位居世界前列,不过仍面临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挑战。在科技赋能农业的大趋 势下,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佳沃集团有限公 司蓝莓业务群总裁、佳沃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惠铁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姜惠铁:中国蓝莓商业化种植始于2003年青岛首个种植园的建立,但规模化种植真正取得突破是在2012年。彼时,中国蓝莓产 业面临亩产极低、品质不稳定等难题。中国蓝莓出口到日本需经过37道严格检测,合格率仅60%。这严重限制了蓝莓产业的发 展。2012年,佳沃入股青岛沃林,是蓝莓真正的商业化开始,也开启了中国蓝莓产业变革的征程。2017年,佳沃在云南红河引 入基质栽培技术,这一创新举措成为蓝莓产业飞跃的关键。该技术不仅推动蓝莓亩产从不足300公斤飙升至1500公斤,更意味着 蓝莓产业从传统地栽模式迈向设施种植新时代,从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