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模式进行门店调改 但实际效果未达预期 面临客流回落 零供关系可持续性存疑及员工待遇差距显著等问题 [2][6][8][9][11][12] 客流表现 - 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调改后首日客流达5万人次 首月累计客流超90万人次 较调改前提升近6倍 但半年后日常客流稀少 周末亦无爆满情况 [4][6] - 大兴区鸿坤广场店客流相对集中於熟食区 但顾客反馈服务缺乏热情 [6] - 网红产品如DL橙汁 芋泥奶包 DL每日坚果燕麦脆等从缺货抢购转为无人问津状态 [2][6] 零供关系与直采模式 - 公司推行裸价直采政策 取消中间商及供应商收费 但供应商反映合作利润极薄甚至零毛利 仅能缓解库存压力 [8] - 直采模式导致超市面临运输 陈列及人工等全链条费用压力 短期处於亏损状态 未来需提价平衡成本 [8] - 超市资金链承受较大考验 若账期缩短则资金需求大增 若账期延长则挤压供应商利润 [8] - 裸价直采政策倒逼供应商通过产品减量(如小包装 减少克数)实现定制化降本 [9] - 胖东来帮扶产业链耗资巨大 无偿帮扶费用约8300万元 自有品牌帮扶导致销售损失约19亿元 毛利额损失约3.8亿元 [8] 员工待遇对比 - 永辉调改店店长最高工资2.2万元 胖东来店长工资7.8万元 普通员工最高工资6500元 胖东来员工工资9886元 [9][11] - 永辉员工月休4天 满1年享10天年假 胖东来员工年假150-180天 [10] - 公司累计向调改店1.5万人次员工发放利润分红近2000万元 平均综合薪酬涨幅超20% 工作时长控於8小时内 [11] 经营策略与行业观点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指出调改企业应优先生存而非盈利 并批评永辉郑州信万店月盈利200万元却未用于涨工资 [12] - 行业分析师认为永辉"选择性胖改"仅优化自身模块 且其原有定位与胖东来中高端客群不符 未来可能融合名创优品十元店模式形成中低端破局路径 [13]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0亿元 扣非净利润-22.1亿元 [12]
胖东来光环失效? 永辉“胖改”半年降热度,供应商直言“难持续” |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