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趋势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降价车型数量逐月递减,3月仅23款,较2024年同期51款骤降55% [2][8] - 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远超2023年148款,但2025年初趋势逆转 [2] - 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大幅跳水,凯迪拉克CT5官方降价8万元至21万元,雷克萨斯ES跌破23万元 [4][8] 促销策略转型 - 车企减少直接降价,转向金融方案、智驾权益等隐性优惠方式,如乐道品牌通过5年免息等权益组合提供4.4万元等效优惠 [3] - 现金补贴力度收缩,除个别车型达1.8万元外,多数补贴区间为3000-10000元 [4] - 商超渠道陈列风格转变,减少促销标语,侧重产品实物展示与新车型预售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替代普惠式补贴,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升级 [5][6] - 2025年3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创近十年新高,政策拉动效果显著 [4][5] - 行业呼吁避免内卷竞争,多家车企掌门人公开支持良性发展模式 [7] 成本与盈利压力 - 北汽蓝谷2024年预亏69.5-65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0.37%-28.7%,主因价格战挤压利润 [6] -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盈利要求提升,持续亏损导致融资难度增加 [7] - 赛力斯凭借30万元以上车型及26%-35%单车毛利实现盈利,低定价车型面临盈利困境 [12] 产品策略与竞争维度 - 新车定价趋于"真实",版本数量精简至3-5款,初始售价即触底 [11] - 智能化配置重塑价格体系:小鹏MONA M03以11.98万元搭载城市NOA,零跑C16激光雷达版下探至12.98万元 [10] - 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18.4万元降至15.6万元,但配置水平反升 [10] 细分市场差异 - 2025年1-3月豪华品牌均价36.7万元(+1000元),新势力均价23.3万元(-3.8万元),自主品牌均价12万元(-7000元) [9] - 燃油车面临产品老化,依赖促销维持销量;新能源车通过"低价高配"新车实现价格重定位 [9] 行业长期挑战 - 过度竞争可能导致质量标准降低,如车漆工艺从5道减至3道 [14] - 技术深度、生态广度和情感温度成为未来竞争核心维度 [14] - 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量512.7万辆,同比增长6%,表明市场未因降价降温而萎缩 [13]
车市价格波动趋稳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