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42.13亿元,同比下降49.31%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81.4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8.43% [1] - 扣非后亏损81.74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达149.41亿元 [3] - 毛利率从11.22%降至4.8%,净利率降至-38.9% [3]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5.7亿元,包括存货跌价准备30.81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房地产开发业务占总营收95.8%,收入231.87亿元,同比下降50.34% [2] - 北京地区收入74.72亿元,同比下降61.59%,京外地区收入降幅40.91% [6] - 京外项目占比提升至68.4%,但存货与营收比例高达451.3% [6] 债务与融资状况 - 有息负债1161.97亿元,资产负债率74.4%,净负债率192.4% [4] - 长期借款下降31.22%,应付债券增加5.87% [4] - 通过"白名单"获授信93.33亿元,发行债券186亿元,融资成本降至3.78% [4] 市场销售表现 - 2024年签约金额400.13亿元,同比下降34.97%,签约面积205.19万平方米,下降23.96% [5] - 2025年计划签约金额278亿元,较2024年实际完成额差距明显 [7] - 2024年前3月北京市场全口径销售额33.6亿元,排名第11位 [6] 战略调整与资产处置 - 2024年仅新增成都、北京2宗土地,总成本12.2亿元,较2021年高峰期缩水超90% [6] - 出售商业项目及股权回笼资金超10亿元 [7] - 战略聚焦"保交付、控成本、拓新模式",探索保障性住房等领域 [7] 行业背景 -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2.9%,北京市场销售额下降15.5% [5] - 房企投资布局聚焦收缩,北京成为必争之地 [6] - 2019年起中海取代公司成为北京市场销冠 [6]
首开股份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三年亏损近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