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工时管理政策 - 小米实行严格的工时排名制度 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 单日工作时间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 [1] - 不同部门工时要求差异较大 低要求组日均10.5小时 高要求组达14-15小时 多为口头传达 [1] - 外包员工每日必须待满11小时 不足者次日被约谈 经常不满11小时可能被开除 [1] - 超长工时制始于2023年4月 由总公司会议决定后口头传至各地分公司 [1] - 汽车业务比手机业务更忙 普遍实行"9105"工作制(早9点至晚10点 每周5天) [1] 劳动法合规问题 - 小米工时政策违反中国《劳动法》 日均11.5小时相当于周工作57.5小时 远超法定40小时上限 [2] - 工时排名制度构成变相"末位淘汰" 最高法院2016年已明确此类做法违法 [2] - 通过口头传达超长工时要求 反映企业有意规避留下违法证据 [2] 欧盟《禁止强迫劳动法案》影响 - 法案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涉及强迫劳动环节的产品 定义包含每天工作超8小时或每周超40小时 [3] - 欧盟《工作时间指令》规定每周工时不得超过48小时(含自愿加班) 每日需保证11小时连续休息 [3] - ILO强迫劳动指标包含过度加班 恐吓与威胁 债役等11项标准 增强法案可操作性 [3][6] 小米在欧洲市场的风险 - 日均10.5-15小时工时远超欧盟强迫劳动认定阈值 即使"自愿"加班仍可能被视为违法 [5] - 工时排名机制可能被认定为"恐吓与威胁" 请假惩罚机制符合ILO"债役"特征 [5][6] - 无书面记录的"无痕管理"可能被欧盟解读为有意隐瞒违规行为 [6] - 欧盟市场占小米手机全球份额15% 是其高端化战略关键 若产品被禁将造成重大损失 [7][9] - 小米计划2027年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慕尼黑研发中心专注高性能车型开发 [9] 政策环境变化 - 中国2022年批准ILO两项强迫劳动公约 2024年修订《劳动法》加强超时工作监管 [4] -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 推动职场文化转型 [4] - 欧盟法案非针对中国企业 全球企业均受监管 旨在打击通过违法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 [10]
小米在欧盟,加班是一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