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透明化趋势 - 抖音、小红书、美团等平台近期加速算法公开化进程,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美团推出八项算法改进举措包括骑手防疲劳和订单分配算法公开[1][2] - 微博优化热搜算法并增加热词解释标签,美团计划年底前取消骑手超时扣款,转向正向激励[2][3] - 行业主流判断认为算法治理是互联网企业2025年必修课,透明化既是重塑数字文明的抓手,也可能挑战部分平台商业模式[1][5] 算法机制与行业实践 - 抖音算法不依赖内容或用户标签,而是通过神经网络直接预估用户对内容的行为概率(如"看完了""点赞"),再推荐高概率内容[3][6] - 美团算法优化受京东外卖竞争压力驱动,京东通过为骑手缴纳社保等举措攻擂,迫使美团调整运力与用户需求平衡[3][5] - 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通过多样性推荐机制(如多兴趣召回、扶持小众兴趣)试图打破"信息茧房"[6][8] 监管与行业挑战 - 2023年监管部门针对"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问题启动专项行动,美团、滴滴等平台接受调研座谈或分类指导[5][6] - 算法失范可能导致三层面问题:个体认知窄化(信息茧房)、市场公平受损(大数据杀熟)、社会价值观撕裂(流量至上)[5][8] - 部分平台算法公开被质疑为变相宣传,仅公开改进措施而未披露核心规则,缺乏第三方监督佐证[6][8] 算法与社会价值 - 美团算法公开后,订单分配规则明确以骑手安全和收入优化为目标,同时保障用户准时收餐[7][8] - 行业专家提出算法需注入人性温度,例如降低消费者对限时送达的苛刻预期,增加弹性协商空间[8] - 算法治理核心应指向"科技向善",杜绝纯追逐流量与利润,转向促进人的成长和社会安全[8]
平台算法从“黑箱”走向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