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王兴兴获聘背后: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高校何为

高校产教融合改革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第一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成员包括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企业高管,深度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匹配 [1] - 改革重点为引导应用型高校紧贴重点产业需求,编制面向行业产业的人才培养新方案,上海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按下"加速键" [1] - 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亟待解决,行业领军人物如光伏行业高纪凡、360公司周鸿祎等以兼职教授身份重返高校讲台 [1] 政策支持与校企合作 - 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首个针对产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鼓励高校聘请行业专家加强产学合作 [2] - 宇树科技与上海大学、宝山区签署战略协议,成立"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王兴兴担任"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首席智库专家"和"上海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孵化 [2] - 王兴兴团队与上海大学合作的"机器人集群三维环境协同探索"项目瞄准自然灾害救援、地质勘探等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生成式AI、具身智能技术应用 [2] 企业家参与高校科研 - 企业家在高校任职兼具技术导师、产业顾问和资源整合者角色,将前沿技术、真实案例和市场需求融入教学,弥合理论与实践鸿沟 [4][5] - 业界顶尖人才加盟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通过捐赠基金、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助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5] - 当前企业家参与更聚焦前沿战略科技,注重产业对高校科研的指引作用,产教融合实现"双主体" [3][4] 上海试点改革与三链融合 - 上海市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试点改革,首批选择5所高校组建行业产业主导的委员会,行业产业委员占比不少于50%,主任委员由行业专家担任 [6]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委员会由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及企业负责人组成,行业企业代表占比过半,企业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者和受益者 [6] - 上海电机学院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集团、发那科机器人、华大半导体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代表 [6] 教育适应性调整 - 应用型高校专业调整瞄准产业升级痛点,以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就业为导向,要求专业设置、课程创新、师资建设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7] - 教育部明确"引企入教"政策目标为行业前沿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与技术创新能力"双提升" [7] - 产教融合有望从"政策驱动"转向"生态自驱",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迁提供支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