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核电作为清洁基荷能源在低碳化与能源安全背景下重回政策与资本焦点 [1] - 中国核电在清洁能源央企梯队中定位为"第二核心资产",展现长期潜力 [1] - 行业进入新一轮集约化扩张周期,全国在运核电机组57台,总装机6,083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1.81%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比增长3.09%,利润总额225.64亿元,同比微降1.82%,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同比下降17.38% [2] - 营业成本441.16亿元,同比增长6.28%,毛利率43.37%,归母净利润率11.36%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07.21亿元,营业现金比52.70%,十年复合增长率9.5% [5][10] - 总资产6,597.39亿元,同比增长22.34%,资产负债率68.27%,净资产收益率9.44% [5][8] 核电业务进展 - 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2,375万千瓦,年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非计划停堆率0.04次/堆年,WANO综合指数平均99.13分 [6] - 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8台,总装机2,064.10万千瓦,较在运容量增长近90% [7] - 漳州1号2025年投运,漳州3/4号、徐大堡2号等进入建设关键阶段,预计2030年前集中释放产能 [7] 新能源业务发展 - 风电与光伏发电量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占上网电量16% [12] - 控股新能源在运装机2,959.62万千瓦,同比增长59.84%,在建1,435.82万千瓦,光伏超2,000万千瓦,风电近1,000万千瓦 [12] - 阿拉尔2GW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推动新能源营收占比提升 [12] 资本市场与估值 - 2024年股价累计上涨超40%,总市值突破1,900亿元,纳入上证50与沪深300指数 [16] - 完成定向增发募资140亿元,引入社保基金等战略投资者 [16] - 市净率2.01倍,低于长江电力3.4倍,存在系统性重估空间 [14] - 2024年拟每10股派1.80元,分红比例41.92%,创上市新高,近三年累计分红超105亿元 [17] 战略展望 - 构建"核+风+光"多元增长曲线,从单一核电运营商向清洁能源平台转型 [12][18] - 估值逻辑从PB/PE向PEG、PB-ROE联动过渡,进入"增长兑现—估值重构"阶段 [15][18] - 未来5-10年或成能源央企最具成长想象空间的估值中枢型平台 [19]
中国核电:运行与在建装机双提升,成长预期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