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赴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或发布港股上市公告 [1] - 代表性公司包括蓝思科技(300433 SZ)、宁德时代(300750 SZ)、先导智能(300450 SZ)等头部企业 [2] - 港股二次上市主要动因包括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如蓝思科技、大族数控公告明确提及)和响应政策支持 [3] 政策与市场背景 - 2024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推出五项措施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3] - 政策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推动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3] - 截至2025年4月,Wind数据显示至少21家企业在港股上市处理中,包括东鹏饮料(H02116 HK)、蓝思科技(H02115 HK)等 [4] 纳芯微案例深度分析 募资行为特征 - 2025年4月25日向港交所递表,计划募资用于技术研发(45%)、海外扩张(20%)及战略并购(15%) [5]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仅21 21%,账面货币资金30亿元中18亿元用于理财,显示资金充裕 [5] - 2022年科创板IPO超募48 31亿元(实际募资55 81亿元 vs 原计划7 5亿元),2024年将14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8] 高溢价收购争议 - 2024年6月以10亿元收购麦歌恩,较净资产1 48亿元增值576 55%(收益法)或964 21%(市场法) [9] - 收购形成5亿元商誉,标的2024年11-12月净利率达20%(2023年仅6%),但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4 11%至1883万元 [12] - 业绩对赌要求2024-2026年净利润分别达3912万元、5154万元、7568万元 [12] - 交易方矽睿科技与新微资本存在关联,后者曾为纳芯微早期投资者且与标的公司存在人事关联 [13][14] 行业观察焦点 - 全球化战略驱动成为港股二次上市核心逻辑,多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及国际化布局需求 [3] - 部分企业存在资金充裕仍推进募资的现象,募资用途合理性需结合具体案例评估 [5][8] - 高溢价并购伴随业绩对赌成为常见操作,但标的盈利波动性和交易关联性需重点关注 [9][12][14]
不缺钱的纳芯微港股再上市背后:高溢价接盘“金主”资产?浮现新微资本魅影 标的盈利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