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太蓝新能源高翔:固态电池量产落地研判

行业背景与市场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新车渗透率超过50%,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但仍有半数消费者因电池安全问题持观望态度 [2] - 液态电池存在安全与能量密度的矛盾,高镍电池热失控风险加剧,行业转向铁锂、钠电池等低能量密度方案 [9] - 固态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和隔膜,从源头解决电解液泄漏、短路起火等安全隐患 [2] 技术突破与安全优势 - 公司独创无隔膜固态电池和ISFD技术,基于"4-3-2-1"减材制造技术路线推动商业化落地 [1] - 半固态电池热箱测试温度达200℃,较液态电池140℃提升超40%,耐过充能力从国标1.15倍跃升至3倍以上,耐挤压变形量从15%提升至60% [9] - 无隔膜技术通过原位亚微米制膜工艺生成固态电解质层,消除短路风险并提升能量密度20%以上 [12] 商业化进展与产业链协同 - 2025年下半年合作方长安汽车将量产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标志固态电池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7] - 半固态电池可复用现有产线80%的设备,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实现技术兼容性与成本可控性平衡 [11] - 全固态电池面临界面阻抗、制造工艺、材料成本高及产业链协同三大挑战,预计2027年启动示范应用 [10][11] 公司战略与专利布局 - 公司提出"分层发展"战略:短期(2024-2027)聚焦半固态电池,产能目标2027年达50GWh;中期(2028-2030)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液态电池1.5倍内;长期(2030+)拓展极端应用场景 [13] - 已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700余项,数量和增速行业领先,拥有中国唯一被WIPO收录的固态电池核心技术 [12] - 与长安汽车形成战略互补,长安2024年新能源销量73万辆提供规模化验证场景 [13]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固态电池竞争是产业链与生态系统的综合比拼,公司以"本质安全"定义下一代动力电池标准 [16] - 行业预计固态电池将在5~10年内从高端小众市场走向主流,实现"零热失控"时代 [16] - 工信部"固态电池国家级项目"要求2027年实现量产,头部企业2026年完成技术验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