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四青年节专访丨北大深研院张浩然:让AI和机器人更懂人,做“人本智能”探索者

文章核心观点 张浩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进行前沿探索,将“人本思维”融入研发,构建“灵枢城市”框架,攻坚机器人“交互共情能力”,并认为深圳创新生态利于科研成果转化,当代青年应传承五四精神用技术守护人性光辉 [3][7][11] 人工智能研发方向 -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核心矛盾是技术逻辑与人类需求错位,需构建理解人类情感、尊重社会伦理的智能系统 [1] - 破解AI应用难题关键是将“人本思维”植入研发全流程 [3] “灵枢城市”研究 - 智慧城市实验室核心研究方向是构建“灵枢城市”框架,创建神经响应式城市体系 [3] - 已研发出可变形建筑与街道系统,如广场玻璃幕墙变充电矩阵、街道调整标线适应运输机器人 [3] - 研制出“小世界AI”系统,获全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银奖,为城市研究提供准确基础 [4] - 借鉴人体循环机制构建能源调配网络,使办公区年度节能32% [4] 机器人研发理念 - 未来机器人不仅要“能动”更要“能懂”,需增强对人类的理解能力,实现“技术+人性”双重突破 [6] - 实现“人性化智能”需打破传统研发模式,让多领域专家合作,融入人类认知模型和伦理判断机制 [6] 机器人“交互共情能力”攻坚 - 团队在零售场景能预判顾客购物倾向并推荐商品,在养老照护领域能预判老人需求 [7] - 行业正从“机械性能突破期”向“人机交互跃升期”演进,机器人社会价值核心将转向“交互共情力” [7] - 提前布局“人机互理解”领域,为人类文明构建“未来免疫力”,为机器人产业寻找全新增长曲线 [7] 深圳创新生态优势 - 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为青年科研者提供价值坐标系,既重技术突破锐度,更重社会价值温度 [10] - 截至2024年底深圳经营范围涵盖机器人的企业超7.4万家,2024年新增1.45万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条完整 [10] - 大湾区产业链和应用场景使前沿研究能快速完成从理论到社会价值转化的闭环,深圳人才扶持政策打通科研产业化全链条 [10] 当代青年科研精神 - 当代青年传承五四精神需将其转化为建设性创新实践,用技术延续文明血脉,让智能闪耀人性温度 [11] - 当代青年要在“硅基文明”浪潮中守护人性光辉,解剖算法黑箱,守护数据尊严,让技术进步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