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安全面临强监管,小米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
行业监管动态 -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趋严,小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SU7系列车型的Xiaomi Pilot Pro和Xiaomi HAD系统名称均调整[2] - 行业倡议营销透明化,华为联合11家车企及中汽中心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的明确表述[6] - 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要求企业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产品安全[7]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企业依据国家标准规范宣传,杜绝误导性表述[9] 企业行为调整 - 小米汽车官网显示,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涵盖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包括ETC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及自动泊车,采用大模型架构简化数据处理流程[3] - 上海车展期间,"智能驾驶"表述频率下降,部分企业紧急撤换宣传物料,改用"辅助驾驶"或"智能出行"等更克制的术语[6] 技术安全事件 - 3月29日小米SU7高速事故中,车辆在NOA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行驶,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减速至97km/h,驾驶员接管后仍发生碰撞,引发行业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讨论[5] 行业表述趋势 - 行业共识转向强调驾驶员主体性,辅助驾驶表述的调整不代表技术退步,而是更严谨的功能定义[6] - 车企认可智能化趋势,但需明确技术边界,避免用户误用或滥用功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