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低空游火爆,这些挑战依然明显
低空游览市场发展 - 今年"五一"期间多地推出低空游览项目,包括海南、浙江、广东、四川、安徽、上海等地,直升机游览观光线路受游客追捧 [1] - 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首次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使用全球唯一获得载人类适航三证的无人驾驶航空器EH216-S [1] - 重庆"五一"期间启动低空飞行消费周,发放消费券,参与企业达35家,较去年增长45% [2] - 安徽黄山设立多个低空游览点位,上海杨浦复兴岛飞行基地开启黄浦江昼夜游览项目,成都上线首条城市低空观光线路 [2] 低空游览需求增长 - 成都1-4月低空文旅飞行达4.5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8.1% [2] - 海南2024年空中游览和跳伞飞行起降架次分别达20.98万架次和1.49万架次,位居全国第一 [2] 政策支持 -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出台政策支持低空旅游项目 [3] - 广州提出支持开发低空旅游和航空运动项目,海南计划拓展低空飞行器旅游观光场景 [3] 监管挑战 - "五一"期间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要求开展通航排查,部分辖区暂停空中游览活动 [4] - 通航飞行监管严格,禁止在人口稠密区开展无法确保安全的运行活动 [4] - 亿航智能获批运营的航空器有诸多运行限制,包括气象条件、昼间运行、隔离空域等 [5] 适航审定压力 - 国内无人机制造企业达700余家,需适航审定的中大型无人机型号800余个,而过去40年完成审定的有人机型号仅81个 [5] - 目前受理审查的44个无人机型号使适航审定资源难以承受,建议扩充审定队伍人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