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2项营商环境测评点全球最优,上海拿到助力企业成长“优绩”

世界银行BR评估中国营商环境表现 - 中国在电子支付、获得电力、技能培训等1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建筑许可、供水、互联网连接、创新等指标达到全球先进水平[1] - 上海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显著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供电可靠性、电子支付成本等多项指标全球领先[1][6] - 世界银行首次将企业感受度纳入评估体系(占比27%),上海通过1.0至8.0版持续改革提升企业体验[1][11] BR评估体系与企业调查方法论 - 新评估体系包含3大支柱(监管框架、公共服务、企业效率)、10项一级指标和3项跨领域主题,采用企业调查与专家调查双轨数据采集[2] - 中国企业调查覆盖2189家样本,分层随机抽样涵盖六大区域,制造业占比54%(1187家),小型企业占39%[3] - 调查聚焦时间效率、成本、便利度及电子化水平,中国在增值税退税(1周)、电力连接时效等指标达首批经济体最优值[3][4] 中国企业效率表现亮点 - 国际贸易领域出口清关仅3天(东亚平均9天),进口清关10天(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11天)[4] - 电子支付成本为0(全球最优),进出口合规成本优于首批经济体中位数[4] - 电子支付收款占比、电子报税比例接近全球最优水平[5] 上海营商环境标杆案例 - 上海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TEU创纪录,国际集拼时效压缩至3-5天(传统中转港需10-14天),全年业务量超3万标箱[8] -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75天完成审批,9个月实现投产,刷新"特斯拉速度";波音项目实现5小时内完成土地出让至施工许可全流程[10] - "东方美谷贷"政策助力科技企业获无抵押贷款(单笔平均800-900万元),案例企业麦克林生化获1000万元贷款后利润达上亿元[7] 制度创新与改革成效 - 上海通过《上海市供用电条例》等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100分,市场公平竞争感受度达96.2分[6][11] -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70万企业,年降成本20亿元,长三角货物中转申报流程从100小时缩短至50小时[8] - 2024年上海新设企业34.3万户,每千人企业数117户全国第一,相当于每8.5人中有1名企业创始人[12] 未来优化方向 - 上海将推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重点包括世行对标改革、优化行政检查、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13] - 需对标全球最佳实践提升企业感受,尤其在压力环境下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