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只个股飘红,外骨骼机器人因在多个景区应用受到游客青睐而"出圈"[1] - 外骨骼机器人正从"验证"阶段迈向"实际应用"阶段,市场认为其具有"消费潜力大"与"技术复用性强"的双重优势[1] - 相比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落地难度小、技术门槛低,产业推进迅速,目标客群精准,行业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1] 技术发展 - 外骨骼机器人已从早期依赖机械结构的无源型产品迭代为融合高密度传感器矩阵与自适应算法的有源型产品,能实时感知人体运动意图,实现精准助力[2] - 技术日益成熟推动商业化进程提速,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存在较大程度重叠,可共享产业供应资源[2] - 产品突破医疗康复、军工应用边界,向工业生产、民用消费领域延伸,轻量化设计和精准助力特性是关键优势[2] 应用场景 - 医疗康复和工业场景将成为最早实现规模落地的两大领域,医疗领域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工业领域可提高搬运效率并降低职业劳损风险[3] - 应用场景正向农业采摘、物流分拣、消防救援等领域延伸,未来有望与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4] - 景区应用的"智能登山杖"具备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多功能[2] 市场规模 - 开源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42.2%[4] - 旺盛的市场需求将加速产业商业化进程,若出现现象级爆款,消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2][4] 企业动态 - 沈阳新松机器人智能一体化床椅产品已形成销售,外骨骼式无源可穿戴下肢助行器在医疗复健机构处于示范应用阶段[5]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正在对单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多场景调试测试[6] - 深圳光大同创已将碳纤维产品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中[6] - 河南翔宇医疗便携式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已进入小批量阶段,预计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7] - 江苏振江新能源计划今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外骨骼机器人[7] 市场关注 - 近半个月深交所互动易、上证e互动平台上关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提问量超50条,问题聚焦技术研发进度、产品商业化布局等[5] - 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回应投资者关注,显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5][6][7]
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纷纷披露相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