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想集团的全球化战略 - 公司以中国为全球战略和制造的核心大本营,依托完整的制造业生态、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强大的研发能力抵御外部冲击 [2] - 采用"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承诺实现"市场份额不掉、利润不掉"的双重目标 [2] - 中国作为制造中枢、研发高地与供应链核心,是全球化布局的能力输出源,形成端到端整合的"ODM+"模式 [3] 供应链与生产布局优势 - 构建"1+N"分布式供应链网络:以中国为核心枢纽,在11个国家建立33家工厂,形成覆盖美洲、欧洲、亚太的本地化生产集群 [3] - 通过进口中国核心零部件在海外组装(如巴西市场),既满足当地政策需求又规避关税成本 [3] - 掌握核心制造环节,可在几个月内完成生产与供应链重组分配,而依赖外包的竞争对手需1-2年 [5] 应对关税压力的策略 - 本地化交付能力前置,在目标市场建立全链条运营,将"中国制造"转化为"本地整合"以规避贸易壁垒 [5] - 通过集中采购中国零部件并在海外工厂组装,兼具中国供应链效率优势与关税规避能力 [6] - 全球统一的研发平台与采购体系优化成本结构,分摊固定成本并缩短交付周期 [6] 商业模式与竞争力分析 - 端到端整合避免外包环节利润分流,全球制造网络协同效应优化成本结构 [7] - 本地化交付能力贴近客户需求,通过定制化产品和快速响应供应链巩固PC市场第一地位 [7] - "中国制造+本地组装"模式将高关税市场的成本控制在较低范围,保障利润可持续性 [7] 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启示 - 全球化需从"产品输出"升级为"能力输出+本地融入",构建本地化纵深能力(生产、研发、服务) [8] - 通过"全球资源本地交付"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提升供应链弹性应对贸易环境波动 [8] - 掌握核心环节(如研发、制造)而非完全外包,确保产业链重构时的主动权 [8] 新型全球化的行业范式 - 公司实践表明全球化竞争力在于"全球资源整合"与"本地价值创造"的深度融合 [9] - "ODM+"模式与"Global+Local"战略兼顾效率与韧性,成为抵御贸易战冲击的"防火墙" [9] - 在不确定性常态下,"整合全球+扎根本地"的能力是中国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