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全部股份,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上市不到一年即私有化 [2] - 交易宣布后极氪美股盘前大涨11%,当日涨幅11.51%,次日吉利港股盘中涨6.5%,收盘涨4.17% [2] - 私有化决策由李书福主导,体现集团战略调整决心 [5][6] 战略背景 - 私有化是落实《台州宣言》的关键步骤,聚焦汽车主业并提升资源效率 [6] - 《台州宣言》三大核心:战略聚焦、整合、协同,2024年9月提出后已进行多次业务重组 [8] - 2024年11月吉利向港股转让11.3%极氪股份,极氪控股领克51%股权形成"极氪科技集团" [8] - 2025年2月极氪科技集团成立,整合极氪与领克品牌,目标2026年产销百万辆高端新能源车 [9] 财务与运营表现 - 极氪科技集团2024年营收突破千亿,同比增39% [12] - 极氪品牌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5.14亿/76.55亿/82.64亿/57.9亿元 [23] - 2025Q1销量41403台同比增25%,3月交付15422台同比增19%,前4月累计5.5万辆仅完成年目标17.2% [24][26] - 美股表现不佳:最高股价33.3美元,市值低于上市前融资估值 [19][21] 整合逻辑 - 通过联合采购和产能共享预计降低BOM成本5%-8%,研发费用节省10%-20% [23] - 技术协同加速:浩瀚架构覆盖全集团车型,极氪智驾/座舱负责人兼任集团首席科学家 [27][28] - 销售体系整合:成立统一销售公司,林杰统筹极氪与领克国内营销 [30] 未来架构 - 私有化后吉利汽车集团将包含极氪、领克、银河等多品牌,形成"一个吉利"战略 [31][33] - 管理层调整待定:原极氪CEO安聪慧曾执掌吉利汽车,现任CEO淦家阅推动银河品牌成功 [33][34] - 李书福强调保持与国际资本市场合作,但业务重心转向内部协同与效率提升 [27][32]
极氪私有化背后:李书福的面子和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