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裕太微车载事业部总经理郝世龙:芯片企业与车企从“供需”到“共生”

车载以太网芯片技术演进 -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以太网逐步成为车载通信骨干网的主流选择[2] - 车载以太网芯片中,物理层芯片承担数据传输功能,交换芯片负责网络调度,两者共同构建车内高速通信架构[2] - 裕太微最新发布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G-T01,集成TSN协议支持、国密安全启动及ASIL-D级MCU单元[3][4] 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 当前单车以太网芯片使用量约几十个端口(PHY芯片10颗/Switch芯片1-4颗),预计L4/L5级自动驾驶车辆将增长至80-120片[3] - 《2023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研究白皮书》预测智能汽车单车以太网端口将从10个增至100个以上[3] - 车载以太网速率正从百兆/千兆向2.5G/10G升级,2025年将加速多域融合芯片研发[4] 国产化进程与产业链合作 - 车载有线通信芯片国产化率仅约5%,主因技术标准化晚(2016年IEEE 802.3bw发布)及车厂对安全性的高要求[6] - 车企与芯片企业合作模式深化:车企定义技术规格,芯片企业完成设计交付,实现"整车-零部件-芯片"产业链打通[7] - 裕太微2020年百兆芯片推广困难,2023年后千兆芯片客户接受度显著提升[8] 企业研发与国际化布局 - 裕太微2024年研发费用2.94亿元(占营收74.1%),同比增长32.4%,重点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技术投入[4] - 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7375.73万元,同比激增157.84%,下一步将拓展欧洲主机厂及Tier1市场[5] - 行业对比:国际厂商如博通/美满与通用/福特已形成紧密合作,欧洲NXP/英飞凌与车企亦有成熟供应链关系[7] 技术驱动因素 - 汽车智能化(L2→L3+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对通信提出高带宽(>10G)、低时延(TSN协议支持)、高可靠性需求[4][6]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极端环境稳定性(温度/电磁/震动抗干扰)及功能安全(ASIL-D级)标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