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SU7维权风波背后:造车新贵交学费,雷军如何闯过生死关?

小米SU7维权事件分析 - 维权导火索为碳纤维前舱盖选装件问题 车主花费4 2万元选装的高配件实际内部结构与普通版无差异 双风道散热功能未实现 [3] - 公司CEO雷军在直播中承诺"内部大改"但六小时后改口 暴露出新势力车企在承诺兑现方面的问题 [3] - 事件反映出造车新势力存在过度营销问题 发布会PPT描述与实际交付产品存在差距 让消费者承担测试风险 [3] 公司应对措施与现状 - 公司近期连续遭遇危机 3月发生高速爆燃事故 5月陷入宣传危机 [3] - 公司采取补偿措施 向受影响车主提供2万积分补偿 但补偿力度被质疑不足 [3] - 公司目前面临造车转型的关键阶段 年投入百亿进行研发 [4] 行业启示与投资关注点 - 事件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警钟 造车不同于手机制造 需要实打实的技术支撑 [4] - 特斯拉Model 3曾经历类似产能地狱 最终依靠技术突破解决问题 为行业提供参考案例 [4] - 投资人应重点关注三个核心指标:研发投入速度 用户真实口碑 供应链降本能力 [4] 公司未来发展关键 - 核心技术能力是重点 V8s电机和智能驾驶系统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3] - 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即使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合作 二三级供应商问题仍可能导致风险 [3] - 用户运营策略需要优化 高端车用户更看重品牌价值而非积分补偿 可参考蔚来汽车的用户运营模式 [3] 行业长期趋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长期竞赛 短期速度不是决定性因素 持续改进能力更为关键 [4] - 行业竞争最终存活下来的将是具备持续优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