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风波升级!数百名消费者寻求新解决方案,律师:若认定虚假宣传,可要求退还定金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争议事件 - 核心争议点:小米SU7 Ultra选装价4.2万元的碳纤维挖孔机盖被车主实测无气流导引功能,与宣传的"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不符,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一致仅减重1.3公斤 [6][13] - 车主诉求:414人组成的退订群中大部分要求退还2万元大定定金,部分提出"退一赔三"或要求免费更换符合宣传的机盖 [4][11][12] - 公司回应:提供限时改配铝制机盖或赠送2万积分补偿(约值2000元),对未生产订单设置60天"冷静期"但明确表示定金不可退 [6][8][10] 法律层面争议 - 律师观点:若虚假宣传成立,定金客户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双倍返还定金,但整车退车诉求较难支持;已提车车主可主张配件部分"退一赔三" [12][15] - 法律依据:《广告法》第28条明确商品性能宣传与实际不符且影响购买决策即构成虚假广告 [15] - 合同角度:若碳纤维机盖功能构成购车关键因素,消费者可主张合同目的无法实现要求解除合同 [16] 行业影响与背景 - 行业专家指出该事件反映中国新能源车高速发展中的过热现象,需警惕营销宣传与产品实际脱节问题 [2] - 车主群体特征:多为品牌忠实用户(如十年米粉),选装该配置主要追求"情绪价值"而非单纯功能需求 [6][7] - 传播影响:事件通过社交媒体发酵,车主采用匿名方式维权反映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增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