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警惕企业家IP与产品力失衡
小米汽车近期正陷入退订风波。 风波导火索是SU7 Ultra车型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这款标价4.2万元的选装件曾被小米宣传为"完全复 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小米CEO雷军此前更强调其"内部结构全改,双风道直通轮毂散热"。 宣传成果肉眼可见,不少消费者下单。然而,首批车主提车后发现,实际部件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 无异,质疑产品与宣传不符。 与以往不同,退订风波愈演愈烈,小米和雷军没有积极走向台前,主动和车主沟通。 通常,车辆出了问题,车企自有对应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小米的退订风波中,舆论情绪不止一种。除 了对选装件功能的疑惑、企业品宣的质疑,还有对企业家的信任被辜负的失望。 从某种程度说,雷军就是小米,小米就是雷军。 企业家IP的顺风局,对产品的加持、对品牌的塑造、对销量的带动,常有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也容 易产生"花小钱办大事"的意外之喜。 遇到逆风局则完全不同,它会在产品口碑逆转上反向加力。流量的反噬、舆论的反转,过度依赖社交媒 体营销,企业家IP负效应则展现无遗。 好坏同源,对企业家IP同样适用。既然享受了某些优势,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企业家IP运营,尤其要 警惕与产品力失衡,加剧品牌的信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