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米新闻,我有三个消费建议
小米近期负面事件 - 小米SU7宣传最大马力为1548匹 但近期公司宣布暂时锁定马力至900匹 需达到特定赛道成绩方可解锁[3] - 部分已下单消费者对马力差异表示不满 质疑价格补偿问题[5]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汽车博主拆解后发现风道尺寸较小且未连接散热系统[5] - 有测算称该舱盖成本约1万元 但小米售价达4.2万元[5] 消费观选择标准 - 优先选择具有历史积淀的成熟品牌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创立且全球销量领先的办公电脑品牌[8] - 倾向于选择产品周期较长的品牌 如诞生于2007年的手机品牌[8] - 对热衷于举办发布会的品牌持谨慎态度 认为过度营销可能反映产品核心功能不足[10][13] - 关注产品本质属性(如汽车安全性)而非附加功能(手机支架/冰箱/彩电)[13] - 规避粉丝群体狂热的品牌 认为缺乏批评声浪可能影响产品进步与消费者权益保障[15] 消费决策逻辑 - 通过品牌成熟度、发布会形式及粉丝质量三维度构建消费决策体系[15] - 该消费观可使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避免受营销节奏影响[16] - 基于该标准选择的电子产品与车辆均未出现异常问题 仅存在正常耗材更换需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