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较2023财年4266亿日元盈利大幅下滑 [2] - 计提4670亿日元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因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日本市场评估偏差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减少4500亿日元 [3] 战略调整 - 启动"Re:Nissan"复苏计划,目标2027年前精简平台与供应链,聚焦六大核心市场 [2] - 计划关闭7家工厂、裁员2万人,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4][5] - 中国被定位为"复兴关键战场",但新能源战略推进迟缓,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6] 市场挑战 - 2024年华销量69.7万辆,同比下滑12.2%,较2018年峰值腰斩;2025年Q1销量12.1万辆,同比下跌29.5% [6] - 北美市场混动车型需求未及时跟进,产品迭代落后丰田 [3] - 武汉工厂(年产能30万辆)因ARIYA和奇骏年产量不足1万辆而关停 [6] 技术路线 - 纯电车型Leaf曾连续9年全球销冠,但后续投入断档导致先发优势丧失 [4] - 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分歧集中在控制权与技术路线(本田主导电动化 vs 依赖雷诺-三菱平台) [4] - 当前纯电车型ARIYA的ProPILOT系统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车机系统卡顿问题频发 [6] 中国战略 - 发布全球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和纯电轿车N7,目标2027年前投放10款新能源车 [6] - 研发体系改革: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采用"总部授权+本土主导"模式 [6] - 与华为合作N7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与文远知行合作Robotaxi测试超14万公里 [7] - 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人员扩至4000人 [7] 行业观察 - 传统燃油车战略在欧美排放法规下风险放大,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智能电动化浪潮中,速度与生态成为比规模更关键的生存法则 [7] - "中国研发、全球输出"战略需平衡本土需求(如皮卡政策限制)与全球品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