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概述 - 低空经济以1000米以下空域为活动空间,核心载体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机等,辐射农业、物流、交通、文旅、应急救援等领域 [1] - 产业链完整覆盖上游材料与核心部件、中游航空器制造与保障系统、下游多元应用场景,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 [4] - 核心特征为创新性、高质量、规模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1]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其国家战略地位 [5]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填补微轻小型无人机监管空白,《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新增非管制空域 [5] - 深圳发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目标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6] - 工信部等四部门提出2030年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重点推动eVTOL、无人机商业化 [7][9] 产业链分析 上游:材料与核心部件 - 碳纤维占eVTOL材料成本超90%,2030年全球订单将拉动千吨级需求,单台eVTOL需100-400公斤 [11] - 三元NCM电芯为主流高能量密度电池,2025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400Wh/kg [11] - 飞控系统国产化率超60%,自主化与轻量化加速推进 [12] 中游:航空器制造与保障 - eVTOL凭借零排放、低噪音优势成为核心赛道,亿航EH216-S、峰飞V2000CG获全球首批适航认证 [13] - 2024年eVTOL产业规模预计32亿元,2026年有望达95亿元 [13] 下游:应用场景 - 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单票成本降至5-20元,顺丰、京东大湾区日均运输单量超1.2万票 [14] - 低空旅游人均消费500-2000元,深圳-珠海"空中的士"完成百架次载客飞行 [16] - 应急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无人机巡检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70% [17] - 深圳占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4%,工业级无人机国内占比55%,农业无人机渗透率年增40% [18]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2030年:物流、农业无人机大规模普及,eVTOL进入试点运营,深圳规划600个起降点 [20] - 2030年后:空域全面开放推动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破万亿,技术融合深化(5G-A/6G、通感一体化网络) [20] - 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从2023年5059.5亿元增至2035年6万亿元 [22]
2025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谱+低空经济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