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回应SU7车祸: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小米汽车面临的公众期待与挑战 - 雷军内部谈话承认3月车祸事件对小米打击超出预期,并指出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和要求极高,公司已无"新手保护期"[1] - 小米汽车用户满意度较高,但公众对公司的审查标准严苛源于其高流量属性,类似胖东来和蜜雪冰城遭遇的舆论现象[1] - 汽车行业特殊性导致公众容忍度极低,安全相关领域不允许任何差错,与快消品行业形成鲜明对比[1][5] 流量对企业发展的双面影响 - 高流量使企业获得关注度优势,但过度依赖流量会导致公众用显微镜审视细节,形成反噬效应[1][3] - 商业历史表明网红企业难以持续成功,长期竞争力取决于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团队实力而非流量[3] - 流量营销是双刃剑,既能加速企业崛起也可能导致快速跌落,需平衡营销与技术投入[6] 汽车行业的产品与营销规范 - 汽车产品需严格规范技术表述,避免"智能驾驶"等误导性词汇,应采用"智能辅助驾驶"等准确术语[5] - 用户手册需明确标注功能边界,防止因多人驾驶或借车产生的认知偏差导致安全事故[5] - 二三十万元价位汽车的产品容错率远低于快消品,小错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5] 小米汽车的发展前景 - 公众严苛要求客观上倒逼企业进步,若正确处理批评有望推动公司成为全球顶尖车企[5] - 雷军作为连续创业者的能力背书,具备带领企业应对挑战的潜力[5] - 行业建议所有车企减少流量炒作,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与品质提升以建立长期竞争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