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依托高端制造业基础和长三角供应链优势 [9] - 行业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启用,面积5000平方米,预计2024年沉淀1000万条数据 [10][11]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11] 技术创新与数据积累 - 机器人智能化依赖大数据训练,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数据采集厂,每天100台机器人训练产生上万条数据 [9] - 异构训练场联合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公司上百台机器人训练多种技能,避免AI幻觉 [11] - 启用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吸引全球开发者共享数据 [11] 资本支持与融资情况 - 上海市设立百亿级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各区县建立配套引导基金 [13] - 浦东新区筹备人形机器人子基金,宝山区发布5亿元上海首宝智业投资基金 [13] - 傅利叶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GR-1商业化落地交付超100台 [14] - 智元获腾讯B轮融资估值150亿元,2024年1月量产第1000台机器人 [14] 企业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傅利叶GR-2身高1.75米用于康复训练,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合作建示范基地 [9][14] - 智元发布能骑自行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X2 [14] - 开普勒K2"大黄蜂"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 [6][7] 产业链与应用场景 -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全环节 [15] - 关键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叉,精密加工环节可迁移 [15] - 应用场景包括医院护理、家庭助手、汽车工厂装配等 [15] - 行业预测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16]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融”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