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考核目标设定 - 本次激励计划设定了2025年至2027年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其中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 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 50亿元 2026年营业收入不低于70 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2 25亿元 2027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 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 50亿元 [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 11亿元 净利润-1 3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 64亿元 净利润-0 10亿元 [1] 主营业务与历史业绩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及材料业务 包括镍氢电池全产业链 锂电上游产业链以及储能板块 业务涵盖电池材料板块 电池板块和储能板块 [2]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 86亿元 37 11亿元和39 3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波动 2023年经营业绩整体亏损 [2] - 2024年通过降本控费和优化业务结构 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镍产品 动力电池及极片的毛利率分别增加5 82和4 30个百分点 毛利增长约0 54亿元 [3] - 锂电材料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4 81亿元 同比增长158 03% 毛利率增加29 46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0 97亿元 较2023年减亏约0 51亿元 [4] - 消费类电池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10 93亿元 同比增长6 18% 消费类锂电池销售量大幅增长80 26% 产品整体毛利率提升4 03个百分点 毛利增长约0 47亿元 [4] - 储能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0 99亿元 储能电站2025年正式并网运营 2024年未产生投资收益 [5] 发展规划与订单情况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100GW 行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 到2030年累计装机达到220GW 总产值3万亿元 [6] - 公司牵头成立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产业链全链条的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 构建项目资源整合与开发 项目建设交付与运营 项目投融资三大核心优势 [7] - 电池材料板块HEV镍氢动力电池材料主要客户2025年订单对比2024年需求增长 同时公司积极培育第二曲线业务 包括电解水制氢 镍锌电池等新领域应用 [8] - 电池板块消费类锂电池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2025年一季度获得客户2万组电池订单 已完成1万组交付 [9] - 储能业务是公司主要战略发展方向 2024年成功构建商业模式框架 2025年将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 [9] 营业收入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三大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合计分别为57 54亿元 75 47亿元和101 82亿元 其中电池材料板块分别为22 38亿元 26 13亿元和31 07亿元 电池板块分别为15 01亿元 16 51亿元和18 16亿元 储能板块分别为20 15亿元 32 84亿元和52 59亿元 [10] - 电池材料板块镍电材料业务订单量稳定在40万台套/年 对应营收约12 62亿元/年 民生泡沫镍订单量285万㎡/年 营收约1 97亿元/年 其他产品预计每年贡献营收约0 84亿元 [10] - 锂电材料业务预计未来3年碳酸锂产销量逐年上升 分别为8000吨 12000吨和15000吨 按照7万元-8万元/吨估算 预计实现收入分别为5 31亿元 8 40亿元和10 50亿元 [10] - 消费类电池业务预计2025年订单量约3100万组 对应销售收入约15亿元 后续两年保持每年10%增长 [12] - 两轮车换电市场2025年预计订单量8万组 销售收入约0 19亿元 2026年-2027年订单量大幅上涨 收入分别约为0 98亿元和1 61亿元 [13] - 储能板块通过储能产业基金投资建设储能电站 预计每GWh对应4亿元左右储能产品收入 2025年可实现18亿元-20亿元收入规模 2026年-2027年以约60%年增长率增长 [15] 归母净利润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三大业务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分别达到1 50亿元 2 25亿元和3 50亿元 [19] - 电池材料板块镍电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预计维持在1 1亿元-1 3亿元/年 锂电材料业务未来3年仍将面临净利润亏损 2025年至2026年增亏幅度超过30% 2027年亏损情况有所缓解 [17] - 电池板块消费类电池业务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在0 6亿元/年左右 [17] - 储能板块归母净利润率有望维持在8%到10%之间 [18] 前次激励计划未达标因素 - 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2023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60亿元未达成 第二个行权期2024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80亿元未达成 [21] - 未达成业绩考核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碳酸锂价格超跌 2023年碳酸锂价格从年初51万元/吨跌至年末不足10万元/吨 跌幅超过80% [23] - 受碳酸锂价格下行 投产延迟 自有矿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降 营业收入远不及预期 [23] 本次激励计划合理性 - 本次激励计划选择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作为考核指标 满足其一即视为考核达标 有效兼顾股东回报能力和持续成长能力 [20] - 公司预计储能业务将实现高增长 其他业务通过精细化管理保持平稳增长 为考核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19] - 本次激励计划设定的2025年营业收入指标考核值低于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且放弃采用累计值考核方式 提高考核灵活性 [29]
科力远: 深圳市他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关于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监管工作函有关事项的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