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深圳已集聚近4000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形成本地化率超60%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10] - 行业覆盖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算法设计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 [10] - 技术深耕、场景开放、政策护航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10] 主要企业及产品表现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成为"入职"全球最多工厂的人形机器人,已获车企超500台意向订单 [11] - Walker S1在极氪5G智慧工厂、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等场景实现智能搬运、质检等功能 [8][11] - 乐聚机器人"夸父"在哈尔滨亚冬会等场景展示能力,工厂效率达人工50%,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95% [6][12] - 众擎机器人展示前空翻、热舞等能力,掌握高性能关节技术和端到端神经网络步态算法 [4][13] 核心技术突破 - 伺服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由汇川技术、杉川谐波、鑫精诚等企业提供,市场规模国内领先 [13] - 灵巧手技术实现突破,帕西尼"电子皮肤"感知压力摩擦,腾讯开发融合算法整合触觉视觉信息 [14] - 雷赛智能、兆威机电等提供微型空心杯电机、精密传动装置 [14] 产业生态建设 - 深圳拥有34家上市公司、34家"小巨人"企业、13家单项冠军、9家独角兽 [13] - 十大产业园区和多个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 [14] - IDEA研究院与腾讯共建实验室,广东省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打造公共平台 [16] 政策支持与场景开放 - 深圳出台多项规划文件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采用"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创新 [15] - 开放市政环卫等公共领域作为"练兵场",2025年计划开放不少于50个应用场景 [15] - 实施"训力券"政策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简化机器人产品出口流程 [16]
去深圳看看机器人“同事”(“融”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