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围绕科技融资体系短板布局15条具体政策,提出"全链条覆盖、多层次协同、本土化创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1]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1] -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机制,采用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模式,缓解研发周期与资本回报冲突,为技术研发注入"耐心资本" [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 推出"创新积分制",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量化企业创新能力,搭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降低融资成本 [2] - 设立"科技支行"和政府性担保计划,构建"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解决抵押物不足导致的融资瓶颈 [2] 创新生态协同优化 - 培养技术经理人等复合型人才,打通技术与资本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2] - 推动建设全国性科技金融数据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撑 -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定制金融产品与服务,引导资本精准投入,加速产业孵化 [3] - 采用"耐心资本注入+精准工具适配+开放生态协同"组合策略,推动技术—资本—产业深度融合 [3] 区域与产业资源平衡 - 央地联动设立区域性试验区,利用专项债券和科技保险试点强化区域协同 [3] - 借助"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金融合作吸引全球资本,构建内外联动开放生态 [3] 政策执行挑战 - 跨部门政策易出现条块分割,部分区域性试验区因资源禀赋差异导致"政策悬空"现象 [4] - 需细化跨层级权责分配与考核标准,明确中央专项支持与地方自主创新的边界 [4] 长期资本保障机制 - 需通过立法或专项协议固化"长周期考核""风险豁免"规则,防止"耐心资本"异化为"投机资本" [4] - 建立动态跟踪机制,解决国资保值增值压力和险资流动性约束导致的资金流向偏离问题 [4] 金融工具风险适配性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依赖技术价值评估,需加快全国性科技金融数据平台建设 [5] - 引入AI和大数据动态校准企业创新能力,完善风险补偿基金与再保险机制 [5] 政策落地优化方向 - 避免过度依赖财政补贴等传统手段导致市场信号扭曲,应推进科技企业并购反垄断豁免等制度创新 [6] - 实施科研人员股权激励税收递延等措施,推动"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 [6]
寇明婷:创新科技金融工具,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