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 - 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积极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主体扩围,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重点支持科技金融[1] -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不超过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无需考虑净资产和"投注差"因素,2024年上海已有8家科技型企业办理9笔试点业务[3] - 非金融企业赴境外上市、外籍员工参与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外汇业务登记"放权"给银行办理,已为6家红筹科技型企业A股上市办理外汇登记[3] 科技型企业融资案例 - 某生物医药科技公司通过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便利化政策获得1100万元人民币外债额度,缓解研发资金压力[2] - 2024年以来上海银行为5家科技型企业办理境外上市外汇登记,募集资金近3亿美元[6] - FDI境内再投资免于登记试点政策累计落地126笔,金额近2亿美元[6] QFLP试点政策 - QFLP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已有6家机构完成余额管理新模式下的外汇登记[4] - QFLP主要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高技术含量领域投资占比超40%[4] - 试点采用"一门式受理"方式,实现"即申报、即受理、即评议"[4]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 - 2024年初多项高水平开放政策扩围至上海市全辖,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近600笔,其中科技型企业80余笔[5] - 截至3月末上海地区828家优质企业参与试点,累计办理业务37.41万笔,金额2124.45亿美元[6] - 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办理高水平便利化业务3.2万笔,金额31.36亿美元[6] 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 某金融租赁公司通过SPV为新加坡算力运营企业提供支持,办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7] - 发布《上海市"科汇通"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便利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资金入境及使用[7] - 29项资本项目行政许可业务可通过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办理[7] 跨国公司资金管理 -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升级至"3.0版",原5家试点企业直接适用[9][10] - 某电子公司申请资金池升级,预计将提升可集中管理的外债及境外放款额度[9] - 支持科技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资金管理中心,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