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规模与政策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 [1] - 文化新业态营收达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等六大板块 [1] 制造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2] - 华为通过全球设计中心赋予产品科技美感与情感理念,比亚迪汽车以中国文化演绎电动美学,如"Dragon Face"设计和甲骨文"电"字LOGO [2] - 传统制造业通过"+文化"推动产品升级,如家电品牌小熊、美的以创意设计满足情绪价值,东莞占据全球九成潮玩生产 [3] 科技与文化赋能 - 科技创新赋予产品新功能、新竞争力,文化表达则赋予产品故事、情感和审美,实现价值倍增 [4] - 广东汽车企业将文化纳入"AI+"全场景智行新生态,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维为文化载体 [3] - 汽车后市场在发达国家占汽车消费60%以上,我国正推动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 [3] 产业升级路径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科技与文化并重,"技术为骨,文化为魂" [4] - 广东结合制造大省、创新大省与文化大省优势,将"文化+"渗透到各类产业中 [4] - 文化赋能增进消费者认同,产生品牌溢价,如华为、比亚迪等案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