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链现状 - 电池产业链处于深度调整期,高增速开始放缓[1][6] - 1~4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同比增长52.8%,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1.4%[6] - 头部效应分散,前3家/前5家/前10家企业装车量占比分别为73.0%/82.3%/93.3%,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下降4.77%[6] 技术路线发展 - 大圆柱电池加速扩产,2025年一季度7个新型电池扩产项目中圆柱电池占3席,总投资近60亿元,规划产能46.5GWh[4] - 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预计在2027年左右,国内采用硫化物+卤化物路线规避海外专利[9] - 钠离子电池价格仍比铅酸电池高60%,商业化应用尚未大规模落地[1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电池企业海外市占率提升,宁德时代2024年海外装机市占率达27.0%,反超LG成为第一[12] - 比亚迪2021-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CAGR达103.2%,海外市占率提升至4.1%[12][15] - 海外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力下降,LG新能源与正力新能排名互换,掉出前十[6] 供应链与成本优势 - 中国供应链占全球主导地位,2024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占全球64.4%,磷酸铁锂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产量占全球90%以上[15] - 宁德时代、比亚迪2024年储能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10.0GWh和27.0GWh,2021-2024年CAGR达132.0%和72.8%[15] - 海外电池企业积极布局磷酸铁锂技术,LG与雷诺签订39GWh订单,SK和三星SDI预计2025年投产[17] 全球化布局 - 国内电池企业加速出海,宁德时代布局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印尼工厂,比亚迪2023年起加速出海战略[12][15] - 中系车企全球新能源车份额从2023年1月的51.3%提升至2024年12月的70.8%[19] - 海外电池企业面临IRA补贴获取难度提升,盈利差距或进一步扩大[17]
光环背后的电池企业,需要“八仙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