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在低气压中自救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 36氪·2025-05-23 16:43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小米未来5年计划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2000亿元,过去5年已投入1020亿元,2024年预计投入300亿元 [2] - 公司已完成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成为拥有最完整生态的科技公司,手机连续19个季度市场份额全球前三 [2] - 自研3nm SoC芯片玄戒O1亮相,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芯片面积109平方毫米,晶体管数量190亿,性能跻身旗舰处理器第一梯队 [5] - 芯片研发团队2500人,已投入135亿元,未来10年计划至少投资500亿元,2024年预算超60亿元 [5] 新产品发布 - 推出首款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续航835km,15分钟补能620km,对标特斯拉Model Y Max版具备压倒性优势 [3] - 小米S15 Pro成为首款搭载玄戒O1芯片的手机 [2] - YU7未公开售价但暗示起售价超30万元,预计7月上市 [3] 舆论与市场反应 - 小米SU7 Ultra因马力限速更新引发车主不满,1548匹马力被锁需赛道考核解锁,导致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 [6][7] - 碳纤维前舱盖材质争议引发300名车主维权,指控虚假宣传 [7] - 官媒肯定3nm芯片突破,人民网评论称其体现"爱拼才会赢"精神,央视强调"中国大陆首个3nm芯片" [10][11] - 舆论分化:米粉认可技术进步,非米粉质疑制造环节依赖台积电,认为未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11][13] 创始人动态与品牌影响 - 雷军经历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一个月",因SU7车祸事故和车主维权事件暂停公开活动 [6][7] - 公司采取"回归产品"策略,发布会聚焦技术而非回应舆情 [1][14] - 雷军IP化带来粉丝圈层效应,但个人与品牌强绑定放大舆情风险 [9][14] 行业技术对比 - 舆论将小米芯片与华为鸿蒙电脑对比,前者为设计突破,后者实现全栈自研生态闭环 [13] - 行业共识认为中国科技企业需在核心科技领域全面实现自主可控以应对国际竞争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