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挖墙角,好事坏事?

作者|赛佳彤 责编|李思佳 编辑|何增荣 "吉利通过那么多全世界的优秀的汽车公司的投资收购、合作,学了很多的好技术,请了很多全世界的优秀的人才到吉利来,培养吉利的人才。就通过这 样混合的人才培养,现在全中国,几乎所有的新造车势力,都是到吉利挖人的。所以他们造车的人才宝库在这,都是吉利挖过去的,没有吉利培养那么多 人才,他们是造不出车的。" 近日,在一场直播中,带嘉宾参观吉利联合办学的院校时,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半调侃半控诉地谈到了车圈挖人现象。李书福一番话语再度将车企"挖 墙角"这一敏感话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李书福如此激动情有可原。仅从"黄埔军校"的自称,就能窥得一二:为人才、技术不惜砸下重金收购优秀汽车公司的吉利,在投入时间、资金等成本后, 到头来却被其他企业截胡,他人做了嫁衣。其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如果跳出企业视角,站在行业的高度,所看到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作为行业血液,人才在各个企业之间的流动对中国汽车的整体发展却有着极为积 极的作用。 而在留住人才吸纳人才的博弈之下,如何培养人才保护人才同样是需要值得全行业关注的话题。 苦了企业 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建立在人才的长期沉淀与体系化协作上。 涉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