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挖墙角,好事坏事?

吉利的人才培养与行业挖角现象 - 吉利通过全球投资收购和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并培养了大量汽车人才 成为新造车势力挖角的主要目标[2] - 李书福在直播中半调侃地指出 几乎所有中国新造车势力都从吉利挖人 没有吉利培养的人才 这些企业难以造车[2] - 吉利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培养人才 却被其他企业截胡 损失巨大 自称汽车行业"黄埔军校"[4] 车企人才流失的负面影响 - 汽车行业需要长期沉淀 员工精进需要高昂投入 人才流失导致沉没成本和技术外泄[5] - 小米汽车高管胡峥楠和于立国均来自竞争对手 带来原公司的经验和资源[7] - 吉利诉威马案中 40名高管集体跳槽并利用吉利技术为威马申请12件专利 维权耗时6年[10] 人才流动对行业的积极影响 - 人才流动推动中国汽车整体发展 合资时代引进国外人才 电动化时代促进技术普及[11] - 万钢在奥迪11年的经验为其领导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奠定基础[11][13] - 2017年200多位传统车企高管加入新势力 加速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13] 人才流动的双向价值 - 传统车企高管加入新势力不仅为高薪 也为突破职业天花板和发挥才能[15] - 周治平在东风长安一汽的多重经历使其在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16] - 适度流动激活行业 但威马式恶性挖角不可取[16] 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与对策 -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达103万人 高层次人才极度紧缺[17][19] - 长城汽车通过股权激励覆盖1.2万员工 提升忠诚度 高合却因薪资打折打击员工积极性[19] - 行业需改善员工生存环境 任正非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培养和保有人才的能力[21]